亲爱的孩子:
你是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13岁的孩子,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这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
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对社会有用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如果你未能遵守下列的规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第1条:
这是我的手机,我花钱买的,但我愿意借给你使用,你是不是应该对我心怀感激呢?
解读:
这是财产权问题,在西方国家父母的财产是父母的,和孩子无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
理念:
父母给孩子买东西所有权仍然属于父母,孩子应该感恩,而中国传统的家庭认为父母子女是一体的,久而久之中国子女就会有这样一个思维定性父母的财产都是我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把父母的财产理所当然的视为自己所有,下面的回答形形色色,有人说这是父母自己说的,还有说不给我的话,他是不会养他们的之类;
所以长久以来,我们的孩子认为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理所应当,很多孩子都缺乏感恩的心理!
第2条:
我要知道手机密码;
解读这是知情权的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的缺乏辨别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的影响。
所以一定要知道手机密码,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没错,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
第3条:
如果电话响了就接,他只是一个电话,学会用正确的态度讲电话,如果屏幕上显示妈妈和爸爸的来电永远不能忽视不接,并且要记得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
解读:
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这是一种素养,对于父母的电话孩子们更不能不接,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打电话询问,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
第4条:
每天晚上7:30准时把手机交给父母,手机会在晚上被关闭,并在早上7:30再次开启,当你想打别人的住宅电话,又不希望对方的家长接听,那么也不要用手机打,或者发短信息,仔细聆听并尊重其他家庭,因为我们也希望能得到同样的尊重;
解读:
要尊重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别人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第5条:
手机不能带去学校,和你那些手机短信里的好朋友当面交谈,这是一种基本的生活技能,学校早上交友和课外活动的情况,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读:
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小孩子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孩子拿到手机就属于完全沦陷型,对手机中的各种信息又缺乏准确的鉴别能力,可能会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在学校有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
第6条:
如果手机落入马桶,地上或消失在稀薄的空气中,你将负责更换或修理。请通过收件、割草坪,私存一些生日收到的钱来解决维修费用,手机总会要有修理的一天,你应该有所准备;
解读:
这涉及到责任意识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其实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孩子造成了财务损失,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补偿,比如里根总统小时候由于违规燃放爆竹被警察罚款,就是父母借给他罚金,11岁的他打了半年工才还清了父亲的钱,中国大多数孩子犯错基本都是家长买单,相比较之下国外的做法更具有教育意义!
第7条:
不要使用手机来欺骗或愚弄别人,不涉及伤害他人,交谈不熟悉的人可以先做朋友,不要轻易的掏心掏肺;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发这样的信息,时间长了对孩子人格养成都会有影响;
第8条:
能不通过短消息、电子邮件或者打电话说得事情,就当面说;
解读:
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能当面沟通最好当面沟通,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的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总会造成误会,而且直接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意识!
第9条:
在公众场合要关机至少静音,特别是在餐厅电影院或与人讲话时,你是不是一个粗鲁的人,不能让手机改变这一点;
解读:
这是公共场合的礼仪问题。在公众场所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侧面,想想当你想安安静静在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当你在图书馆正在思考一道问题,刚刚找到头绪的时候,如果别人手机铃声倘若无人的想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在需要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的一大步!
第10条:
不要发送或接收你的私处或其他任何人私处部位的照片,别笑,尽管你觉得自己够聪明,但总有一天你会受到诱惑,这是危险的,可能会毁了你十几岁、大学、成年以后的生活,这始终是一个坏主意,无边无际的网络空间比你更强大,所以覆水难收,包括一个坏名声;
解读:
告诉孩子黄毒的危害!
第11条:
不要拍摄数不胜数的照片和录像,你没有必要用手机记录一切,用自己心的去感受生活,将这些影像储备在你永恒的记忆里;
解读:
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我们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收藏了的文章就等于阅读,其实不然,用心去感受比随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第12条:
偶尔把手机留在家里,然后放心的出门去,他不是活的、也不是你的延伸,没有手机你会过得很好;
解读:
不要被手机绑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倘若出门一辆手机会感觉到严重的不安全感,现在流行一句话,出门什么都可以忘记带,但是千万不能不带手机,很多人出门发现没带手机就会焦虑,甚至没法好好工作等等;
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人们如果和手机分离,将带来严重的精神焦虑,影响心跳的生理指标,并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是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
第13条:
用手机时不时玩点文字游戏、拼图或者脑筋急转弯游戏;
解读:
遇上娱乐,娱乐是人的天性,手机只有娱乐时能够对智力有帮助,可以两全其美,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第14条:
用你的双眼看世界,观察你周围的世界,所发生的事情,遥望窗外的景色,倾听鸟儿的叫声,散散步,跟人聊聊天,发发呆,而不是上谷歌、上百度搜索!
解读:
不要当低头族,除了手机从而不闻眼睛无视,这真是病,上天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当你抬起头看看天空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
第15条:
你一定也会有不能善用手机的时候,我会把手机收回,然后让我们坐下来谈一谈,我们遇到的问题让我们一起重新开始,我将永远站在你身边,一同从经验中学习改进,我们是一条船上的人;
解读:
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有人说西方人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契约精神,但是丑话说到前面,确实能为有的事处理省去很多麻烦!
同时西方人同样注重家庭,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共同成长,中外皆同!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个父母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典范,更反映出一位父母完整的教育理念,其实别说孩子了,就是我们大人现在大部分人都把时间花在了手机,聊白癜风趁早治疗中科获平安医院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