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能治好呢 http://www.luohongxia.com/bdfjt/bdfcs/1829.html
近日,常熟市一位企业职工向我们栏目组反映,他所在的服装厂在用工过程中存在问题,而企业负责人对此极力否认,最终在劳动保障部门的介入下,双方进行和解。不过,该个案凸显了小型服装厂聚集区劳动法律意识令人堪忧。
今年3月份,安徽的杨杨和其他工友一起经熟人老乡介绍跳槽到常熟市辛庄镇法路顿服装厂打工,这批工人20名左右,熟人老乡就是他们现在的车间组长。
杨杨说,当初公司许诺给予杨杨夫妻俩年薪9万块钱工资,平均下来每个月一共块钱左右。可四个多月下来,杨杨每个月实际拿到的工资并没有这么多:“每个月发的都不够平均下来的那么多。现在每个月发的只有到,就算加了他的那个伙食费也不够块钱。”
此外,杨杨还反映,自己手中一直没有劳动合同,服装厂只是与车间组长,也就是他们的熟人老乡签订了一份集体合同,职工没有签字,也没有看到过这份合同内容。
在此情况下,工作四个月后,杨杨向厂方递交了辞职报告,获批几天后便离开了公司,于是开始向劳动监察部门和媒体反映此事,并要求拿回剩余部分工资。而同批次约20名职工中,目前已经离厂近半。
8月6号,记者与投诉人一起来到常熟市辛庄镇劳动保障所,所长范雪元当场拨打法路顿服装厂负责人楼海林电话,得知有记者采访此事后,企业负责人在电话里显得有些激动:“是记者是吧?我现在常熟!我马上赶回来,叫他在那里等着我!”
半个多小时后,记者见到该负责人,此时,他已经平复了情绪。针对杨杨提出的,企业未与职工本人签定劳动合同,该负责人解释,情况并非如此,他进一步解释,这批20名外地职工与其他职工情况不同,他们是工头生产承包制,也就是员工只与老乡组长间有劳动关系,与企业没有直接联系:“具体是这样的,我也是按照劳动法,过一个月每个员工都要签合同,他们不签,说都是跟组长之间的关系,跟我就是临时工之间的关系,只认组长,是工头制带班制的。整个常熟服装厂,这样的模式很多的。”
常熟市辛庄镇劳动监察中队周主任当场表示,这样的用工合同方式有问题:“他没有主体的,还是你的员工(如果组长有资质或者是法人就可以?)对,打个比方,这个组长有20多个人,他不在你厂区范围内,他租了房子自己搞,这叫加工,你跟他签承包加工合同可以的,这些员工你不用负责的。”
经过劳动保障部门介入后,员工与企业协商解决了问题,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在本月15号发放剩余薪水:“我就是到15号,按照正常工资发下去。”
据了解,常熟是我国著名的服装城,辛庄镇紧邻批发市场,是小型服装加工厂聚集地,有的一个村内多达几十家服装加工作坊,该镇劳动监察中队负责人周主任表示,上述案例在小型服装加工厂具有普遍性:“像这个企业有工商营业执照,相对规范一点,没有工商营业执照,农家屋出租的多得很,讲得难听的,没有工商营业执照的,一千家肯定有,有工商营业执照的,像这个小的,一个厂区里也有四五家企业,在我们管理中也是感到矛盾突出的地方。”
周主任表示,一些小型服装厂老板和员工法律意识都有待提高,经过每年的几次管理行动,目前用工市场正在逐步规范:“一个工资至少要隔月支付,以前都是预发生活费~元,慢慢这个现象在改变了;第二个,我们常熟市也比较重视这个问题,学习其它乡镇,也在取经他们管理上有利的地方。”
(江苏台记者朱亮、见习记者丁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