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斯花街道中兴社区为辖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关爱服务
11月中旬
内蒙古自治区发现鼠疫病情
看到这条消息
我们想着写一篇生活相关的科普文章
从居家生活的点点滴滴预防传染病
也希望人们对传染病重视起来
但由于种种原因
这篇文章一直没有提笔去写
但是
一件发生在朋友身边的事情
极大地触动了我
我决定及早写完这篇文章
她老公去世了,我现在怕到浑身发抖什么情况?
怎么这么突然
出血热!鼠疫有关的
前两天还好着,太突然了,医院三天人就没了
前期应该有感冒之类的症状吧?
可能误以为是普通感冒
首先,这篇文章只是希望引起大家对传染病的重视,并不想造成任何恐慌。
另外,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卫生健康委网站消息,年11月16日,1名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患者在乌兰医院就诊期间,被确诊为腺鼠疫病例。目前,患者达到痊愈标准,符合出院条件,于12月18日治愈出院。
01
鼠疫到底有多可怕?
鼠疫:甲类传染病
在我国,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传染病是最高层级的传染病,我国甲类传染病只有2个!一个是让人闻风丧胆的霍乱,另一个就是鼠疫。他们都是烈性传染病!
但大多数并没意识到鼠疫有多可怕!
看到鼠字,是不是觉得有点萌萌的?觉得像“狂犬病”一样,没那么害怕?
那你知道鼠疫的别名吗?黑死病!
而排在乙类传染病里的,都有啥呢?相信你看完这些名单,会对甲类传染病重视起来吧!
乙类传染病: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甲型H1N1流感(原称人感染猪流感)
02
鼠疫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作为同样可怕的甲类传染病霍乱,现在已经越来越少了。原因是:霍乱的重要传播途径是饮水。
随着我国排水系统的建设日趋完善,自来水厂的水源清洁处理手段日趋科学,农村地区逐渐推广普及自来水,霍乱几乎听不到了。
也就是说:只要水源清洁问题做好,霍乱问题基本可以得到控制。
而鼠疫是存在“自然疫源”的。它可以长期存在于野生动物体内,一旦到人身上,瞬间就能爆发。
中国鼠疫自然疫源地面积大约有万平方公里(超过了1/10国土面积),分布在19个省区。
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污染的土地、动物,跳蚤等。
鼠疫菌到了跳蚤身上后,搞乱跳蚤的肠胃,引发溃烂阻塞,跳蚤总是觉得饿,于是就疯狂吸血。但肚容量已经很小了,于是就吸进去又吐出来,从而传播鼠疫。
事实上,鼠疫的传播途径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1、互相说话,打喷嚏2、有身体接触3、间接接触,比如毛巾、碗筷、床铺等
4、食物、水源
5、昆虫、动物等
03
鼠疫有哪些类型?感染后还有救吗?
鼠疫有四种常见类型:
1.腺鼠疫
最常见的一种,占85-90%。病初淋巴结肿大疼痛且发展迅速。
治疗及时可治愈(例如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新闻);
若治疗不及时,4-5日后淋巴结化脓溃破。部分可发展成败血症、严重毒心症、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亡。
2.肺鼠疫
起病急,常因心力衰竭、出血、休克而危及生命。
3.败血症型鼠疫(黑死病)
最凶险的一种。多继发于肺鼠疫或腺鼠疫。原发性多因患者免疫功能差、感染菌量多、毒力强,所以发展极速。病死率高达%。
4.轻型鼠疫
发热轻,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结肿大。及时治疗可康复。
其他少见类型:
脑膜脑炎性鼠疫、眼型鼠疫、常言型鼠疫、咽喉型鼠疫等。
04
如何预防鼠疫?
鼠疫属于烈性传染病,基本没有很长的潜伏期,一旦发病就很明显。如果有忽然发热并且淋巴忽然肿大的情况,医院治疗。
日常的预防措施主要有:
控制传染源,灭鼠、灭蚤,监测和控制鼠间鼠疫;减少被感染的跳蚤叮咬;减少和啮齿类动物接触(如:鼠类、旱獭)
这里除了人人喊打的老鼠,还需要提到其他鼠类。
养了仓鼠、豚鼠等鼠类的读者可能要说我危言耸听了,但还是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在养宠物的同时做好清洁、消毒、疫苗等工作。
文章一开始提到的出血热,和我们今天讲的鼠疫不是同一种传染病,它的主要传染源就是鼠类,鼠疫主要是借助跳蚤进行传播的。
最后,要提到一个网红动物:土拨鼠(旱獭)
我国鼠疫疫源地中,前几个都是旱獭的家园。
例如: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蒙古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帕米尔高原长尾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等。
这个在表情包届火起来的动物,看似蠢萌,实则很危险!
它是传染鼠疫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仅自身可能带鼠疫菌,身上的各类寄生虫更是鼠疫菌的重要传播来源(体蚤、洞干蚤、草原硬蜱、体虱等)。
去旅游千万不要体验“近距离接触土拨鼠”的活动,简直是不要命的作死行为!
不抓捕、剥食旱獭和野兔等疫源地动物!
不喂养、嬉耍旱獭!
不在旱獭洞穴周围坐卧休息和野餐!
不触碰病死旱獭,坚决不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