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之前在市场走访过程中接触并治疗了多起细菌性败血症爆发性死亡案例,结合往年的一些案例并查阅相关的资料,在此进行梳理和总结,希望能够为大家在处理此类问题之时提供一些参考。
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又称为暴发性出血病,本病是危害淡水鱼种类最多、流行区域最广、流行季节(既可低温期患病,更在高温养殖期流行)最长,危害养殖水域最多(池塘、水库、湖泊等不同的水域),造成损失最大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仅可以感染养殖鱼类如草鱼、白鲢、花鲢、鲫鱼、鲤鱼、鳊鱼、翘嘴鲌等,同时也可感染水体中的野杂鱼如鰟鮍、麦穗鱼、泥鳅、黄鳝等。
一、细菌性败血症的发病原因
(1)、病原性病因:①锚头蚤、中华蚤等寄生虫的寄生;②嗜水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等条件致菌大量繁殖感染,进入机体血液循环并产生大量细菌毒素,对鱼体产生溶血性出血。(2)、非病原性病因:①水质不良: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偏高、pH波动大、藻类毒素等形成环境胁迫效应;②环境应激:天气突变水温急剧变化上下水体对流、外源水的大量注入、拉网捕捞、碳铵等含氮化肥不当使用等。
(3)、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感染途径:经由体表感染或者肠道感染。
(4)、感染机理:①寄生虫寄生造成伤口;
②拉网捕捞等机械损伤;
③水质底质不良、水体有毒因子过多、水温急剧变化、PH大幅度波动等使鱼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造成体表粘液过度分泌脱粘,体表防御屏障被打破;
④投喂不合理、食物污染等,肠道消化膜屏障被打破。如果此时水体中嗜水气单胞菌等病原菌大量繁殖就会趁机侵入鱼体。比如拉网后的花白鲢爆发性死亡,水体亚硝酸盐长期过高引起的草鱼细菌性败血症等。总结:因环境应激、底质水质不良、寄生虫感染等造成鱼体抵抗力下降,同时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并侵入鱼体,从而致病。
二、细菌性败血症诊断要点:(1)、草鱼眼球红肿突出,体表出现“红疤”如下图(多见于二龄以上老口草鱼),腹腔内有血色积水,脾脏肿大发黑,基本可以确诊;(2)、花白鲢、鲫鱼、鳊鱼、鲤鱼等出现体表局部块状充血、眼球突出、肛门红肿、腹腔积水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如下图):(3)、池塘死亡两个养殖品种以上时(除草鱼外),在排除了中毒、泛塘等情况之外,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4)、发现池塘中有野杂鱼死亡如鰟鮍、麦穗鱼、泥鳅等(如下图),基本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5)、繁殖季节鲫鱼体表无明显症状的死亡,体表无明显症状的花、白鲢发生死亡也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三、细菌性败血症防治思路:(1)、预防思路:定期清除有机质控制底部病原爆发、补菌培藻维持水体稳定减少应激。(2)、治疗四步曲:第一步:找准病因(寄生虫感染或水质底质恶化等);第二步:确定治疗方向(先杀虫后杀菌,再内服还是直接杀菌,内服);第三步:选择合适药物,结合用药史、天气、水体情况(藻类丰度、透明度、有机质、水质指标等)药物本身特性等;第四步:制定治疗方案(用药顺序、剂量、疗程)。(3)、治疗总体原则:大规模死亡先解毒;水质不良优先改良水质;兼顾外用泼洒与口服并重;做好拉网前养殖水体的改良以及拉网后水质处理。
☆★草鱼疾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要点(全)
☆★鱼体肝脏作用、病变及解决思路
☆★如何区分鱼类病原体疾病与中毒性疾病?
☆★认识真菌性疾病——水霉病
☆★掌握这31个病理外观症状,在养鱼上你再也不是外行!
☆★懂得这些理论知识,等于上了个水产大学!
☆★关于近期草鱼乌头瘟、烂鳃、赤皮等现象发生与调治
☆★鱼没病死,被药死?养鱼用药别犯这些错
☆★鱼类生病的十二大病因
☆★祥述二十四节气看水产养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