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是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手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预防医源性败血症--机遇在你手中”(Preventsepsisinhealthcare-It’sinyourhands)。
“疾病源于手,健康亦源于手”。手卫生对于预防与控制感染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落实《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强化全院各级各类医务人员感控理念,推动我院手卫生工作全面开展,感染管理科在5月5日“世界洗手日”来临之际组织开展以“预防医源性败血症——掌握在你手中”为主题的手卫生宣传活动。
“内外夹弓大立腕”,
手卫生口诀记心中!
行动倡议:
1、卫生工作者:“为预防医源性败血症,请在5个时刻把手洗干净。”
2、感染预防控制领导部门:“为预防医源性败血症成为手部卫生的倡导者。”
3、领导者——医院院长或其他高层领导:“预防医源性败血症,医院的一项质量指标。”
4、卫生部:“执行年世界卫生大会关于败血症问题的决议。使手部卫生成为衡量医疗卫生质量的全国性标志。”
5、病人宣传团体:“为预防医源性败血症,请在5个时刻把手洗干净。”
关于手卫生的常识
一、洗手时间:15秒or3分钟?
我国WS/T-《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中指出“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到底是每个揉搓步骤15秒,还是六步揉搓共15秒?
从洗手和手消毒两种手卫生方法的流程来看:使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的全过程包括打湿、取液、六步揉搓、冲洗、干手共5个步骤,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南建议该项整个操作应花费40-60秒完成。而使用乙醇类手消毒剂时,全过程仅有取液、六步揉搓2个步骤,应花费20-30秒完成。
使用手消毒剂揉搓时,如果未达到15秒即干燥,则是由于取液量未达到推荐量,从而影响手消毒效果。由此可见,不管是使用流动水洗手,还是使用手消毒剂,其六步揉搓时间合计应至少15秒,而不是特定的15秒或者每个揉搓步骤15秒。
二、什么情况下要求“洗手+手卫生”?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6.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三、手卫生要求手上不能有哪些饰品?
1、不应戴假指甲、不染指甲;
2、不应戴戒指、手镯;
3、关于腕表争议较多,6步洗手法不强求,医院实行的是7步洗手法,则不应戴腕表,因“污染手摘表---污染到表--放进口袋---洗手完毕---再戴已受到污染的表--手再次污染----没有洗手(白洗手)”。
四、戴手套是否能代替洗手?
调查发现:乙烯手套(薄膜手套)有4%~63%、橡胶手套有3%~52%的不可见渗透。特别是外科手术结束后,手套破损率达3.58%,其中约61.5%的破损在术中没有发现。手套破损主要发生于非优势手,主要部位为食指,其次为拇指。故戴手套也不是绝对安全的。
建议手术超过4小时应及时更换手套,基于手套的不可见渗透及在工作中可能的破损导致污染,为保证手的清洁卫生,故规范要求摘手套后要洗手。
五、干手纸巾、毛巾哪个好?
干手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帮助清洁双手,还会大大增加细菌感染率,降低手卫生的杀菌率。
实验数据表明,用卫生纸擦手可以拭去手上58%的细菌,而棉质的毛巾只能消除45%的细菌。使用毛巾存在较大的二次污染机率,需要准备较多的毛巾并“一用一更换”,使用后还需清洗消毒,因此在临床工作中难以实现。
用纸巾擦手10秒,双手已经96%干透,15秒后则可达到99%的干透度。根据文献报告烘手干机、干手纸巾、消毒毛巾比较,干手纸巾成本最低,是目前最理想的干手方法。一次性干手纸巾对手无刺激,能节省医务室人员的洗手时间,明显提高医务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从而减少医院感染。
宣传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