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口罩、小光头、无数次化疗、骨髓移植、花很多的钱、打很多的针、吃很多的药、流不尽的泪、发不完的愁……
白血病孩子的故事,离我们的生活往往隔着一个荧屏的距离。
医院,一年有个血液病患儿做骨髓移植。除此之外还有做化疗和免疫治疗的患者。其中七成是儿童及青少年。他们苍白荒芜的童年,期待着爱的阳光照进......
米妈的治愈系图书单T米,就是这个孩子中的一个。年,年仅岁刚会说完整句子的T米被确诊为急淋B白血病。
从此骨穿、腰穿、化疗、放疗、血栓、败血症、中枢神经复发、白细胞进入大脑、深度昏迷、脑出血、抽搐、骨髓移植……
放疗时他小小的身躯被关进一个幽暗密闭的可怕屋子、吓得大哭乱动无法进行治疗时,米妈打开手机播放《温妮与小火龙》的故事,孩子很快安静下来;
因为血栓手指不能动的时候,米妈给他讲《折耳朵的兔子》,告诉他接受“不完美”之后仍可以做好每一天的自己,像折耳兔一样,做个开心的小兔子;
痛苦艰难又漫长到近乎无边无际的治疗中,书籍不仅安慰了孩子,也安抚了家长。
米妈从《与鳟鱼和珊瑚礁相遇的奇妙故事》里读出了“也许我们活着的意义,就是成为更好的我们”;
从《超级陆战队》里读出了“换个角度看问题,只要足够坚持,也许能改变潮水的方向,至少让那些癌细胞与我们和平共处”;
而《农夫的哲学》里落格斯登妈妈那句“你能承受任何事情,因为你别无选择”也一直鼓励着她不断超越极限。
米妈说,“故事里美好坚强的品质滋养着我们,给予我们安全感和不断前行的力量”。
回忆,医院的味道血液病漫长的治疗周期、艰辛的治疗过程、巨大的治疗费用,患者和家属承受着从精神到肉体、从心理到经济的巨大压力。
书籍,给予患者和家属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也让这些患儿以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医院的味道、疾病及其带来的焦虑,还有温暖、良善和智慧。
口罩宝宝图书馆“口罩宝宝图书馆”不仅有针对儿童的读物,还有激励、指导家长的书籍。通过阅读,达到欣赏、品鉴、交流、讨论、教学,甚至心理治疗的目的。不低估看书的意义,也不夸大看书的作用,只是在麻烦的人生里找到一种圆满的方式,减轻麻烦带来的负面作用。
近期又有一批爱心朋友捐的书籍寄到了“苗圃”!大学生志愿者们放弃暑假休息,给康复中的血液病患儿补习功课、讲故事,很受患儿和家长的欢迎!
我们一生都在寻找让我们圆满的东西,也许是一个人、一本书、一些兴趣、某些工作,或者是一分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