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好 http://www.t52mall.com/
湘西解放后,罗盛教进了军政干部学校。在白手起家的建校劳动中,经受了考验,得到了锻炼,提高了觉悟。
年深秋,罗盛教家乡所在的沅陵地区解放了。湘西解放了。穷苦人挺起了腰杆,地主老财失去了往日的威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给老百姓带来了光明和幸福。这些日子,罗盛教心情特别畅快,嘴里老是哼着歌曲。他觉得从今以后,再也不用担惊受怕了。可以安安稳稳地上学读书了。
不久,沅陵传来了湘西军政干部学校要招生的消息。罗盛教欣喜万分。机会来了,他马上找到吴筠筠,俩人一同进了军政干部学校。
开学典礼那天,全体同学都身着崭新的军装,打着绑腿,背着背包,雄纠纠,气昂昂,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会场。只见会场上红旗飘扬,到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为人民服务!”“解放全中国!”“共产党万岁!”等醒目的革命标语,使人顿觉精神振奋。同学们为自己能够加入到光荣的人民军队的行列,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和幸福。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脸上,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在开学典礼上,潘政委做了学习动员报告。他在报告中提出军政干部学校,要培养出具有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革命战士。因此,首先要求大家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罗盛教坐在那里静静地听着,是那么全神贯注。这个来自贫穷山乡的农民的孩子,第一次听到那么多新鲜的名词和深奥的道理,其中有许多话他还弄不明白,就象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了一种新的知识一样。
但他又明显地感觉到,这绝不同于以往学堂中的知识。他心中燃起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了这些从未听过、从不知晓的道理,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从头学起。”他这样想着。潘政委讲到了课程问题:“第一门课是劳动建校’。具体一点说,就是大家一起干活去!”这时,会场中响起了一阵窃窃低语声:“这叫什么课?!”“干活谁不会?!”“到哪里不能干活?!”
潘政委继续说:“大家都亲眼看到了学校的房子都被大水泡坏了,东倒堵墙,西裂道缝,天井长草,屋顶漏天。设备更没有,桌子板凳、连块黑板都叫蒋军当柴烧了。真是要什么,没什么,到处乱糟糟。这是什么学校啊?有人会这样说。但我说,这是革命的学校!咱们整个革命事业,就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白手起家的。
所谓革命,就是战胜困难。过去红军长征,凭着两条腿,长驱二万五千里,天上有飞机轮番轰炸,地上有汽车、坦克围追堵截,其结果呢,还是人民战胜了敌人。现在眼看着全中国都解放了,大江大海都没挡住我们,这小河沟沟还蹚不过来吗?”
大家为潘政委的话所激励、所感染,会场中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年轻人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潘政委提高声音继续说:“同志们,劳动建校’是咱们干校的第一课,这对于每一个同学来说,是参加革命后的第一个考验。看看大家是否有革命的决心。同志们,迎接这个考验吧!做出自己的回答吧!”散会了,大家的情绪仍然十分高涨。
潘政委的话象一团火,燃起了同学们的热情。罗盛教兴冲冲地走着,脑子里回味着政委的话。干体力活,对他这个从小劳动惯了的人来说,并不算回事。可是,对于政委说的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人类,他却有自己的想法。他想:“爸爸修了一辈子地球,不还是被人看不起吗?!”晚上,各班召开小组会,讨论潘政委的动员报告。罗盛教和他的伙伴吴筠筠分在一个班里,吴是班长。指导员也来参加他们班的讨论。
大家都想说,可一时又不知从哪说起,指导员启发大家说:“我们明天的任务是平操场、架桥,活较重,大家可以先谈一谈如何完成任务吧!”一说到具体的任务,大家就打开了话匣子。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开了。身材魁梧的张山说:“别的不敢说,力气有的是,谁来了也敢与他比一比!争不了第一,也不会叫咱们班丢人!”边说边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做了一个现在叫做健美的姿势,只见那健壮凸起的肌肉突突直跳,象早已按捺不住的小老虎,要冲出囚笼。
同学们不由得笑了起来。个子不高的小丁站起来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能干多少就干多少吧!”瘦猴样的倪求反驳说:“干革命工作,不能量力而行’,要全力以赴’”…一时间,同学们讨论得十分热烈。只有罗盛教在一旁还未作声。指导员启发说:“罗盛教同志,你还没发言呢!谈谈想法吧。”
罗盛教本来准备了几句话,可都让人家抢先说了。现在指导员一问,他连忙说:“我同意!”“你同意什么?”“我同意大家一起努力建校。政委不是说了吗,要用自己的劳动把学校修建好。”
第二天,罗盛教他们中队就投入到劳动建校的热潮中去了。任务是在校部办公室与操扬之间的河沟里架一座桥。当时正值腊月,天很冷,刺骨的西北风吼着吹到脸上,灌到脖子里,象小刀子割的一样。人们的手指头、鼻子尖冻得通红。罗盛教和几个战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砍倒了一棵大树,这是准备用来做桥梁的。哪知大树倒下来却一下子滚到了沟里。人们这下全都傻了眼。
有人出了个主意:在树上拴根绳子,大家排成一长串,抓紧绳子拼命往上拉。可结果呢,累得大家汗流满面,而河中的大树却纹丝不动。“拔河”比赛失败了。
第二天,同学们仍象昨天一样的干法,费了很大的劲,但收效甚微。罗盛教想:“如果有人在河沟里抬起大树,岸上再一拉,不就上去了吗。”他一转身,脱掉棉裤,“呼”的一声,就跳进了结冰的河沟。尖尖的冰碴子割破了双脚,疼得他倒吸了一口冷气。凛冽的寒风呼号着,撕掳着他的腿和手臂。
同学们一见,连忙朝他喊:“快上来,冻病了可不是闹着玩的!”罗盛教反而大声喊着:“快!快往上拉!”他这一喊,呼啦啦又跳下去十二三个同学,就连一个细伢子般的十分瘦弱的青年也跟着跳了下去,大家抬的抬,拉的拉,终于把那棵笨重的大树拽上了岸。小伙子们劲头越来越大,越干越猛,象粒火花掉进弹药库里,爆发出了不可遏止的热情。不到四个小时,一座桥就矗立在朔风之中。
第二天,一块写着“开路先锋”四个大字的红匾便挂在了桥头上。这是学校给予罗盛教他们这个中队的荣誉。人们经过几天的苦干,只见那倒了的墙竖起来了,裂了的口子缝合上了;窗明几净,四壁如雪,凹凸不平的天井变得平平坦坦;路两旁还用碎砖砌起了锯齿形的边……学校旧貌换新颜了。人们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罗盛教在建校劳动中表现突出,受到了表扬,人人都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小伙子,都对他另眼相看。而他自己却不以为然。他原来认为,只要早日建成学校,早念成书,多干点累活没什么。没想到这事却得到了赞扬!这在过去只能是被别人嗤之以鼻的。现在观念变了,在这样的学校里劳动,真是件光荣的事情。
此后,罗盛教依旧一天到晚一声不响地干!干!干!大清早,天刚蒙蒙亮,他就悄悄去打扫天井,起床号一响,院子已经干干净净。同学们起了床,准备去打水,却见罗盛教挑着满满一挑水走回来了。不久,他被选为卫生组长。上次在他的影响下跳下河沟的那个细伢子--尹洁民,暗暗地以罗盛教为楷模。盛教去菜园子浇粪,他跑步去借粪桶;盛教要去打柴了,他马上磨镰刀。
他脾气不太好,但他最听盛教的,只要罗盛教说不干的,那么你九头牛也休想拉他去干。偏偏罗盛教又是个不爱多讲话的人,久而久之,他俩只要一个眼神就能达成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