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为恐龙做点什么,做什么都可以。”
名人面对面
专访邢立达
恐龙,一个已经消失的一亿年前的古生物,跟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还有什么关系?寻找恐龙留在这个世界上的足迹?这件听起来太不可思议的事情,却正是邢立达和他的团队正在做的事。
邢立达是谁?
他是发表SCI论文百余篇的古生物学者,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出版过数十本科普读物,是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科学家”。
一个年轻人怎么愿意天天扎在土堆里,研究一个无比遥远的生物,而研究恐龙又跟我们普通人有什么关系呢?
八月的末尾,《名人面对面》节目组跟随邢立达到达西藏昌都,一起经历他这一次科考的旅程。下了飞机,邢立达没有休息,他带着自己的学生和地质大学的登山队队员,直接前往了他们计划考察的第一个目的地。
与恐龙足迹“先结婚后恋爱”
作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副教授,恐龙足迹学是邢立达研究的主要内容。从07年开始做研究到现在,他和团队勘查了几千个恐龙足迹点,遍布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他想用10年时间,把中国所有已知的恐龙足迹记录下来,绘制一个中国的恐龙足迹地图。
真正的恐龙脚印,基本上就是一个个很难分辨出细节的坑洞。而寻找恐龙足迹的过程,常常就是面对着一大片岩壁,在几个小时的暴晒之下来回的走,一遍遍的看,很多时候可能是徒劳无功,没有任何收获,但邢立达却享受其中。这次考察期间,邢立达找到了“想要的东西”——成串的恐龙脚印,他形容“能看到非常清楚的脚趾头,非常可爱”。
最开始做恐龙足迹研究的时候,邢立达其实并没有概念,觉得所谓足迹只是恐龙留下来的一个坑。“我们做恐龙研究的,大部分人想去做的是研究恐龙骨骼的本身,因为它是恐龙最确切的记录。做恐龙足迹,总觉得信息会少一点。我当时只是想做任何跟恐龙有关的工作。如果那时候有一些恐龙蛋给我,我可能也会做恐龙蛋的。”实际上,在中国做恐龙足迹研究的人非常少,邢立达形容自己和恐龙足迹的研究就像“先结婚后恋爱”。
第二天的考察,我们在艳阳下跑了六个点,其中四个完全没有任何发现,白辛苦一场,然而邢立达和队员却称“条件超好,不算辛苦”。以往的考察邢立达和团队总会遇到非常多的灾害性事情。有一次,他们在甘肃出野外,回去营地之后发现,营地不见了,看着是山洪爆发过的样子。邢立达和团队沿着山洪冲过的地方走了两公里,才发现账篷被水冲到下游去了。
有一次,邢立达曾在西双版纳寻找化石的时候被眼镜蛇咬了,蛇的牙刺破了邢立达的皮肤,当时的向导是一个退役的陆战队员,他认出了咬人的是眼镜蛇,向导问邢立达:“你是想保命还是什么?”,幸运的是,蛇的毒液喷洒在体外,否则向导甚至打算砍掉邢立达的手。不仅是毒蛇,邢立达几乎被所有的“五毒”咬过,诸如蝎子、黄蜂等等,他常常跟学生自嘲“五毒不侵”。
如果车掉到沟里去,中国整个恐龙学就挂了
邢立达形容自己小时候像科学怪人,天天在山上跑,采了各种昆虫标本,标本没做好,还长了好多虫,家里人就很难过。不仅在家常常被批评,在学校除了生物老师之外,很少有同学对这块特别感兴趣。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邢立达做了一个恐龙的科普网站,起名“恐龙网”。做了几年之后,邢立达也接触到了很多的专家,他感觉到恐龙里面的某一些领域“其实没有那么高深”,非专业人员如果经过训练,也可以做出贡献。
目前在中国,研究恐龙足迹的人只有两个,研究恐龙骨头的也就五六个。有一次邢立达在国内开会,研究恐龙蛋、恐龙脚印和恐龙骨骼的人都坐在一个车里,总共不到二十个人。当时有一个学生开玩笑说,这个开车师傅一定要小心,如果车掉到沟里去,中国整个恐龙学就挂了。而在邢立达看来,“这个学科带来的市场价值,跟真正在全职研究它的人来比,是非常悬殊的,很有意思。”
当一件事几乎没有人在做,似乎决定去做的人就很容易脱颖而出。《名人面对面》的主持人田川抛出了“投机主义者”的疑问,而邢立达只是表示:“只想为恐龙做点什么,做什么都可以。”
古生物界“人形锦鲤”
邢立达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了小名——大儿子叫“小恐龙”,二儿子叫“小飞龙”。可他总是在路上,很少有时间跟儿子沟通,也很少真的能面对面的给他们讲讲恐龙的故事。
读博的日子里,邢立达每年有两百多天在野外;留校当老师之后,除去上课,每年也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野外。他的家里总放着四五个收拾好的行李,分别为高原、戈壁、江南这些不同的目的地准备,背上背包能说走就走。
邢立达称自己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爸爸,他给自己想象过很多陪伴孩子的方式和计划,但是都没能很好的去实现。“会遗憾的,会后悔,但是没有办法”。邢立达觉得现在生活的惯性太强了,自己很难做出改变,“我对科学工作负责任,肯定就会没有办法对其他事情承担那么多的责任”。
去年,邢立达团队找到了一个万年前被琥珀封存的蛇,这是世界上首例蛇类琥珀,而在此之前,他们已经发现了第一枚古鸟琥珀、第一枚恐龙琥珀、第一枚雏鸟琥珀、第一枚亚成鸟琥珀、第一枚介形琥珀、第一枚蛙琥珀。遇到一个这样的琥珀化石就及其难得,而邢立达团队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就遇到了7个。网友们给他起了外号:“人形锦鲤”。
邢立达的目标是发现更多生命演化上的空白,或者是特别奇怪的物种。他发现有一大部分物种是可以想象的,但有一小部分是想象不出来的,而他会特别在意这个一小部分,觉得非常酷,“我愿意为这个付出任何的代价”。在平时付出非常多的努力,在这个机会到来的时候,邢立达希望可以瞬间把握住它,就像他发现稀有的恐龙尾巴的琥珀一样,大家都说他是运气好,但邢立达认为,归根究底,这是因为他已经做了十多年的恐龙研究。
“网红科学家”这不是我想要的巅峰
考察间隙,邢立达时不时在网上发照片和视频,跟网友们分享进度。社交网站上,他的粉丝数量超过百万,每发一条动态,都有几百、上千个网友留言互动。邢立达习惯了跟网络生活在一起,有时候在野外或者出国的有些地方比较偏,一段时间不能上网,他还是会感到焦虑。焦虑的点在于,他们的工作需要很多线索,如果说今天有人发现了一个恐龙琥珀,如果你没有在短时间内回复他,他可能就卖给别人了。外出考察也是一样,今天看到的点,可能下了一次雨就塌方了,那些非常重要的化石证据可能完全没有被记录过就消失了,邢立达称自己必须跟推土机赛跑,跟大自然赛跑,要把这些信息尽可能的收集起来。
除了处理网友发来的线索,邢立达还帮网友鉴定恐龙化石,展示自己的新衣服,转发萌宠表情包,减肥时念叨炸鸡和巧克力,分享一切好玩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因为他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