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貉发生自咬和食毛原因很多,有因为身上患皮肤病、长赖和寄生虫发痒而咬的、有因为食量、营养不足咬的、有因为天气突然变化、降温咬的、有因为搬动、运输咬的、还有因为骚腺堵塞咬的等等,
总之,都是缺乏维生素所致。有科学家研究表明,凡在大自然中能够自由采食的毛皮动物,没有自咬和食毛的现象发生,自咬和食毛被专家认为是不治之症,其实并不然。
家养的毛皮动物,每年有3%~5%患食毛症,而野生毛皮兽却没有,这是笼舍饲养和野外采食的营养不同造成的。家养毛皮动物的营养全靠人工喂食,在选购饲料品种和配制混合饲料时,由于当地所产饲料品种有限,在配制饲料时要完全达到皮毛动物所需的全部营养是很难做到的。
有的养殖户为了降低成本,购买低价劣质饲料,对各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用量少或用不当;有的养殖场在加工饲料时,不注意加工方法、某些营养物质被破坏、失去营养价值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食毛症。
一般食毛症多发生在春秋季换毛季节和冬季毛绒成熟前期,这时期大量需要生长毛绒的营养物质,而且肉类饲料和各种饲料搭配要适当,如果营养缺乏毛皮兽就会啃食自身的毛发来补充自身需要,即发生食毛症。
大多数患有食毛症的毛皮动物体况基本良好,有的体质肥壮体型大,吃食也很正常,也几乎不影响繁殖。患兽将尾巴或后腰部位的斜毛咬断吃掉。
要注意区别食毛症和自咬症,食毛症表现为只是啃食自身的毛绒,自咬症患兽表现为精神高度兴奋,有时在笼舍内旋转发出吱吱的叫声,咬破皮肤肌肉,流出鲜血,有的会把整个尾巴咬掉,且大多数体况瘦弱,发育不良,吃食不正常,严重者伤口发炎患败血症死亡。
?
一、营养代谢障碍型
症状:病因和临床症状多种多样,如VB缺乏时,主要表现为全身被毛粗乱、逆立;VB2、VB12和泛酸缺乏时,主要表现为全身被毛一块一块地脱落,毛色变浅淡,有脂溢性皮炎症状;生物素和铜、钴、硫、锌、铁、锰等微量元素或含硫氨基酸不足时,都会引起秃毛症或食毛症。
营养缺乏病侵害部位为全身被毛和皮肤,一般是从耳→颈→前肢→体侧→尾部的缺毛过程。
防治:根据分析发生的原因消除致病因子,缺什么营养补充什么营养。本着科学饲养的原则提供足够量、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物质,本病可长期使用华仁优养和优B来进行预防。
处于妊娠期的母兽一方面要确保胚胎的正常、健康发育;同时,还要为产后泌乳储存营养;此外,还要为脱换冬毛,生长夏毛做准备。因此,毛皮动物妊娠期在饲养管理上需要额外的小心。
治疗:结合发病症状,检测饲料、血液、毛和粪中的蛋氨酸、胱氨酸和半胱氨酸含量,还有铜、钴、硫、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对比正常参照值可见明显低于需要水平。针对缺乏进行具体补加即可,一般治疗剂量是正常需求量的1~2倍,但是微量元素都有毒性,在高水平添加3天左右,就应该降到正常需要水平。
氨基酸的补充可以用优质鱼粉等高蛋白饲料补充,也可以添加水解羽毛粉、鸡蛋、豆浆等。这里我们有一个最简单又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预防和治疗食毛症:使用生长期华仁优养每天每只1-2克,再另外加上1克的优B。
二、真菌感染
症状:被毛出现灰色圆形秃斑,毛易断,皮肤有痂皮。
防治:2%碘酊或碘甘油涂擦患部。
三、湿疹性皮炎
症状:病情发展迅速局部瘙痒,脱毛。
防治:消除致病因子,消炎平或皮康霜涂擦患部,肌注地塞米松2~6ml,1天1次,连用3天。
四、寄生虫诱发型
症状:发病兽因为感染螨虫等寄生虫,而奇痒难忍,故而搔抓、啃咬毛皮。可明显区别于第一种病因。可以见到皮肤鳞屑和结痂,毛被咬断处也不如第一种病因整齐,斑秃状明显。
另外毛虱也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寄生虫,患兽多烦躁不安,用后爪搔抓背部或啃咬胸腹部的毛,针绒毛发生面积不等的残缺,有的还发生营养不良、消瘦、食欲不振,严重的发生死亡,将患兽保定后可在缺毛的部位毛根处发现黄白色移动的小虫爬行。
疥螨虫:临床症状表现为:皮肤红肿、剧痒皮肤溃疡,形成黄白痂皮,似米糠状。
蠕螨虫:临床症状表现为:毛囊周围有小红突起,皮肤溃疡、脓肿有银白色皮屑。
毛虱虫:临床症状表现为:瘙痒难忍,啃咬皮肤和被毛,有鳞屑。
吸血虱虫:奇痒,动物惶惶不安。
防治:这些都是体外寄生虫引起的病症,可用伊维菌素等驱虫药物。
通过加强饲料营养供给和驱虫工作来预防食毛、自咬症。
五、自咬症前轻微并发型
症状:发病兽主要表现异常紧张、对环境过分应激,发出低声咆哮,不断啃咬自身尾巴、后腿、腹部。轻微的发生毛被咬断,严重的在毛失去后将躯体咬伤、出血,最后发生败血症死亡。在啃咬毛绒而未咬伤躯体之前,可以认定为本病,并进行治疗。
治疗:先进行自咬症治疗,一般投给安定类药物可减轻症状。检查饲料配方,看是否有元素超标,如有可减至正常水平;饲料是否变质,特别是动物性饲料,如有不当即行更换。
自咬症发病虽与外界刺激无明显的因果关系,但外界刺激的确能加重己发病兽症状,所以对病兽应尽量避免外界刺激。也可用木板制成枷套在病兽颈部,限制其头部运动,使其咬不到后躯。也可截断病兽犬齿减小其伤害力。
也可把病兽放到大一点的笼中增大运动场,减小应激影响。正确把握治疗时机是治疗的关键,最佳治疗时机是病兽刚有轻微症状,即口中发出嘶嘶声而并未咬伤肢体时,综合治疗治愈率可达60%以上,如在咬破肢体后治疗则难治愈,仅能使40%左右的病兽存活到取皮期。
因为毛皮动物自咬症只是一种症状,其病因己知的有几种,未知的病因尚待探索,另外毛皮兽自咬症也是一种伴隐性遗传的疾病,所以病兽及其亲本和同窝仔兽均不宜做种。优C(包膜VC)分窝之前一周,在小崽饲料中添加0.3克/只,饲料中长期添加常肽能平衡大饲料的各种营养及钙磷比例,也可以减少分自咬和食毛。
总之,对抗食毛症的方法重在预防而非治疗,关键在于科学饲喂,必须选择优质饲料,保证动物各个时期的营养水平,提高其机体免疫力,才能减少或杜绝食毛症的发生。
以上病症的综合性预防措施是加强卫生防疫,搞好环境卫生,做好笼舍、饮食用具等的消毒工作。
六:孤僻症引起的自咬,可通过换笼,两个放在一个笼解决。
更多精彩内容请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家医院最好白颠风早期证状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