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淡水湖泊养殖中,鲢鳙鱼是很重要的养殖品种,但在养殖过程中,由于湖泊高浓度施肥,高密度养殖,加上鲢鳙鱼的抗应激性较差,比较容易患病,其中细菌性败血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湖泊养殖过程中,养殖操作所造成的刺激如拉网捕鱼(特别是捕捞热水鱼)、灌溉、蓄洪、施肥等,及易造成鲢鳙鱼的应激反应,发生应激后会严重影响其生长速度,进而引发细菌性败血症(暴发性鱼病)。
1、细菌性败血症的诊断
细菌性败血症因鱼体质差,水环境恶劣,感染速度快,容易迅速致死,鱼体反而表现出一种无症状化趋势,因此给诊断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要从发病规律上来进行诊断,细菌性败血症几乎危害大多数淡水养殖鱼类,故一旦发现大量死亡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种鱼类时,在排除了中毒、泛塘等情况之外,基本是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
淡水鱼类其他鱼病一般不危害野杂鱼,如餐条、麦穗鱼、黄颡鱼等,因此,一旦发现池塘中有这些野杂鱼死亡,而且死亡次序在其它鱼类之前,就基本上可以诊断为细菌性败血症了。2、大水面细菌性败血症发病原因
传统观念认为水肥鱼才长得好,但是很多大水面养殖者却没有注意到高温的问题,在高温期继续使用大量化肥、有机肥肥水,会造成有害物质增多,严重影响鲢鳙鱼的健康,诱发细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败血症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为条件致病菌,养殖环境的恶化导致养殖水体中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是细菌性败血症高发的因素之一。
3、大水面鲢鳙鱼细菌性败血症防治
大水面养殖极易暴发细菌性败血症,而大多数养殖户在发现细菌性败血症后,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泼洒杀菌药物,而且泼洒一遍不见效后会紧接着继续泼洒,这样不仅不会有效治疗细菌性败血症,对于水体中的微生态系统也造成了破坏。
大水面鲢鳙鱼防治细菌性败血症,出于用药成本的考虑,鲢鳙鱼轻度发病,可以使用40%的辛硫磷溶液(用量为每毫升使用5-6亩),兑水之后全水面泼洒,连用2次。最后使用工业用盐g/亩.米兑水泼洒,连续2天。
对于情况特别严重的,还可以使用氟苯尼考,恩诺沙星等抗菌素配合展翔多维,展翔纳黄等拌鲢鳙鱼发酵饵料进行投喂,连用3-5天,则收到的效果会更好。
在大水面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展翔工程菌喷洒,通过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水体中形成稳定的益生菌生态系统。益生菌进入鲢鳙鱼的体内后,可增强机体免疫能力,有效抑制体内的有害细菌,对于细菌性败血症有很强的预防效果。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