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疫的发病机理与药物治疗

年11月12日,北京市发现2例输入性鼠疫病例。目前,北京市各级医疗卫生部门正在有序开展各项防控工作,2名病例得到妥善救治,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细菌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1至6天,个别病例可达8至9天。临床上可以使用多种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大家不用过度担心感染鼠疫风险。?

一、鼠疫病原学和流行病学

(一)病原学。

鼠疫的致病菌为鼠疫菌,其分类学位置为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肠杆菌目、肠杆菌科、耶尔森菌属、鼠疫耶尔森菌。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

(二)流行病学。

鼠疫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自然疫源地分布在亚洲、非洲、美洲的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国目前存在着12种类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

1.传染源

(1)鼠疫染疫动物。自然感染鼠疫的动物都可以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据统计,世界上有多种),包括啮齿类动物(鼠类、旱獭等)、野生食肉类动物(狐狸、狼、猞猁、鼬等)、野生偶蹄类动物(黄羊、岩羊、马鹿等)、家养动物(犬、猫、藏系绵羊等)。其中,最主要的传染源是啮齿类动物。(2)鼠疫患者。主要是肺鼠疫患者,在疾病早期即具有传染性。败血型鼠疫、腺肿发生破溃的腺鼠疫患者等也可作为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不具有传染性。2.传播途径(1)经跳蚤叮咬传播。人类鼠疫的首发病例多由跳蚤叮咬所致,最常见的是印鼠客蚤,该蚤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寄生于家栖鼠类。其次是不同类型鼠疫自然疫源地宿主动物的主要寄生蚤。(2)经直接接触传播。人类通过捕猎、宰杀、剥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触染疫动物。鼠疫菌可以通过手部伤口,包括非常细小的伤口,如手指的倒刺等进入人体,然后经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败血型鼠疫。(3)经飞沫传播。肺鼠疫患者或动物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可通过呼吸、咳嗽将鼠疫菌排入周围空气中,形成细菌微粒及气溶胶,造成肺鼠疫传播。(4)实验室感染。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由于防护不严、操作不当和实验室事故,可通过吸入、锐器刺伤等途径感染鼠疫。3.人群易感性人类对鼠疫普遍易感,没有天然免疫力,在流行病学上表现出的差异与接触传染源的机会和频次有关。二、发病机理当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通常叮咬的局部无明显反应,鼠疫菌经皮肤进入人体后,首先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在其中繁殖,引起出血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感染的腺体极度肿胀,充血坏死,即为“腺鼠疫”,周围组织亦水肿、出血。鼠疫菌可冲破局部的淋巴屏障,继续沿着淋巴系统扩散,侵犯其他淋巴结。鼠疫菌及内毒素,也可经淋巴循环系统进入血循环,引起败血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血(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然后侵入肺组织引起继发性肺鼠疫。当人类吸入一定数量的鼠疫菌后,可引发原发性肺鼠疫。三、治疗(一)一般治疗与监测指标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发热38.5℃,或全身酸痛明显者,可使用解热镇痛药。高热者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儿童禁用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必要时可应用镇静安神、镇痛剂。腺鼠疫肿大的淋巴结切忌挤压,皮肤病灶可予0.5%-1%的链霉素软膏涂抹,必要时可在肿大淋巴结周围注射链霉素并施以湿敷,病灶化脓软化后可切开引流。2.病情监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对出现呼吸道症状者,每天定时或持续监测脉搏容积血氧饱和度(SpO2),定期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肝肾功能、心肌酶谱、痰培养、血培养(第一次标本应当在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和X线胸片,有条件者行动脉血气分析、肺部CT检查等。(二)病因治疗近年来,尽管有许多新型抗生素问世,但是由于鼠疫病例稀少,它们尚未经过大规模鼠疫治疗的实践检验,无法证实其疗效优于传统的鼠疫治疗药物。鼠疫的治疗仍以链霉素(SM)为首选,并强调早期、足量、总量控制的用药策略。用量根据病型不同、疫源地不同而异,肺鼠疫和败血型鼠疫用药量大,腺鼠疫及其他各型鼠疫用药量较小。在应用链霉素治疗时,为了达到更好的预后,常常联合其他类型抗生素,如喹诺酮、多西环素、β-内酰胺类或磺胺等。若因过敏等原因不能使用链霉素者,可考虑选用庆大霉素、氯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环丙沙星等。1.按临床分型给予不同治疗。(1)腺鼠疫:链霉素成人首次1g,以后0.5g0.75g,q4h或q6h肌注(2-4g/d)。治疗过程中可根据体温下降至37.5℃以下,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好转逐渐减量。病人体温恢复正常,全身症状和局部症状消失,按常规用量继续用药3-5天。疗程一般为10-20天,链霉素使用总量一般不超过60g。腺体局部按外科常规进行对症治疗。(2)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链霉素成人首次2g,以后1g,q4h或q6h肌注(4-6g/d)。直到体温下降至37.5℃以下,全身症状和呼吸道症状显著好转后逐渐减量。疗程一般为10-20天,链霉素使用总量一般不超过90g。减量时要特别注意不要大幅度减量,防止病情反复。儿童参考剂量为30mg/kg/d,q12h,并根据具体病情确定给药剂量。(3)其他型鼠疫的治疗:可参考腺鼠疫治疗方法。(4)皮肤鼠疫按一般外科疗法处置皮肤溃疡,必要时局部滴注链霉素或敷磺胺软膏。(5)眼鼠疫可用金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眼药水点眼,并用生理盐水冲洗。(6)有脑膜炎症状的病人,在特效治疗的同时,辅以氯霉素治疗,成人50mg/kg/d,儿童(1岁)50mg/kg/d,q6h,静脉滴注,疗程10天,但应当注意氯霉素的骨髓毒性等副作用。2.其他可选用药物:(1)氨基糖甙类:①庆大霉素(GM):链霉素过敏或妊娠情况下使用。用法用量:成人3mg/kg/d,q8h,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10天,严重感染可用至5mg/kg/d;儿童6-7.5mg/kg/d,婴幼儿7.5mg/kg/d,q8h,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10天。②卡那霉素(KM):链霉素过敏或妊娠情况下使用。用法用量:成人0.5g,q8h,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10天;儿童15-25mg/kg/d,q12h,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10天。静脉滴注时将一次用量用ml输液稀释,滴入时间为30-60分钟,切勿过速。③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链霉素过敏或妊娠情况下使用。用法用量:成人7.5mg/kg/次,q12h(每日总量不超过1.5g),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10天;儿童开始10mg/kg/次,以后7.5mg/kg/次,q12h,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10天。静脉滴注时用-ml输液稀释,30-60分钟滴入,儿童则为1-2小时。(2)氟喹诺酮类:喹诺酮类该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属于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目前主要用于联合用药。肺鼠疫和鼠疫败血症患者可采取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的一种作为联合用药。环丙沙星:成人-mg/d,静脉滴注,或mg/d,口服,q12h,疗程10天。其他氟喹诺酮类可参照药物说明书使用。(3)四环素类:对临床各型鼠疫患者可采取四环素作为联合用药。四环素:成人:2g/d,q6h,口服;儿童(9岁以上):25-50mg/kg/d(2g/d),q6h,口服。(三)抗休克治疗1.补充血容量维持有效血容量是感染性休克救治的关键,应当在休克早期或入院的6小时内纠正低血容量。急性期患者应当给予静脉补液,补充营养及水分,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毛细血管气压等调整输液量,使CVP达8-12mmHg;调节机体内电解质平衡,常用5-10%的葡萄糖溶液、0.9%生理盐水或林格氏液、能量合剂等。2.纠正酸中毒。纠正酸中毒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恢复血管对血管活性药物的反应性,并防止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首选的缓冲碱为5%碳酸氢钠,次为11.2%乳酸钠(肝功能损害者不宜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HAM)适用于需限钠患者。3.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在血容量补足的情况下,若血压仍然不升,可应用血管活性药物。(1)多巴胺:2-20?g/kg/min,较低剂量时可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增大剂量还可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增加心脏后负荷、肺动脉压和血管阻力,提升血压。(2)多巴酚丁胺:当有证据表明血容量已经补足(CVP8mmHg),临床或监测提示心功能不全时,可以联合使用多巴酚丁胺。有效剂量为2-20?g/kg/min。但静脉多巴酚丁胺可增加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的几率,且与剂量相关。当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无效且维持血压困难时,可用去甲基肾上腺素:成人量0.1-1.0?g/kg/min,调节滴速达到理想血压水平(收缩压80-90mmHg),维持量2-4?g/min;儿童0.02-0.1?g/kg/min,但需监测血液动力学。4.肾上腺皮质激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具有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拮抗内毒素、减轻毒血症,并有非特异性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分泌等多种作用,毒血症状重者或出现低血压休克者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氢化考的松3-5mg/kg/d,或甲基泼尼松龙1-2mg/kg/d,病情稳定后尽早减量或停用,一般不超过5-7天。(四)呼吸支持治疗。对肺鼠疫患者应当经常监测SpO2的变化,发现SpO2下降是呼吸衰竭的早期表现,应当给予及时处理。有低氧血症者,通常需要较高的吸入氧流量,使SpO2维持在93%或以上,必要时可选用面罩吸氧。应当尽量避免脱离氧疗的活动(如:上洗手间、医疗检查等)。若吸氧流量≥5L/min,或吸入氧浓度(FiO2)≥40%条件下,SpO2<93%;或经充分氧疗后,SpO2虽能维持在93%,但呼吸频率仍在30次/min或以上,呼吸负荷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均应当及时考虑无创或有创人工通气。一般认为FiO2>60%,PaO2仍<8kPa(60mmHg)时,应当采用以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建立人工气道后,应当加强消毒隔离,加强对人工气道的管理,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在通气的过程中,对呼吸不协调及焦虑的患者应当予充分镇静,必要时予肌松药,以防止氧合功能下降。(五)纠正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有DIC表现者,在给予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和纤维蛋白原等进行替代治疗的同时给予肝素抗凝,5-10U/kg/h静脉注射维持,密切监测出凝血功能,调整治疗方案。(六)维护其他重要脏器功能1.强心药物的应用:重症休克和休克后期病例常并发心功能不全,老年人和幼儿尤易发生,可预防应用毒毛旋花甙或毛花甙C。出现心功能不全征象时,应当严重控制静脉输液量和滴速。除给予快速强心药外,可给血管解痉药抗心力衰竭,适当扩充血容量和使用正性肌力药物。2.肾功能的维护:休克患者出现少尿、无尿、氮质血症等时,应当注意鉴别其为肾前性或急性肾功能不全所致。在有效心搏血量和血压回复之后,如患者仍持续少尿,可行液体负荷与利尿试验:快速静滴甘露醇-ml,或静注速尿40mg,如排尿无明显增加,而心脏功能良好,则可重复一次,若仍无尿,提示可能已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应当给予相应处理。(七)临床营养支持。早期应当鼓励患者进食易消化的食物。当病情恶化不能正常进食时,应及时给予临床营养支持,采用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相结合的途径,非蛋白热量-kJ(25-30kcal)/kg/d,适当增加脂肪的比例,以减轻肺的负荷。中/长链混合脂肪乳剂对肝功能及免疫方面的影响小。蛋白质的入量为1-1.5g/kg/d,过多对肝肾功能可能有不利影响。应当同时补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对低白蛋白血症者,可给予人血白蛋白输注,10-20g/d,尽量保持血浆白蛋白在正常水平。(八)预防性治疗。对鼠疫患者的直接接触者、被疫区跳蚤叮咬的人、接触了染疫动物分泌物及血液者,以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操作鼠疫菌时发生意外事故的,均应当进行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可选用四环素、多西环素(强力霉素)、磺胺、环丙沙星等。必要时可肌肉注射链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疗程均为7天。鼠疫预防性治疗药物用药指导原则来源:摘自中国疾控《鼠疫诊疗方案(试行)》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fd/71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