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痘是痘苗病毒和猪痘病毒导致的一种传染病,这种病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传染,也可以通过猪血虱、蚊、蝇等外寄生虫也可参与传播。病猪感染后可能继发败血症从而导致死亡。
猪痘的临床症状:
猪痘平均具有4~7天的潜伏期,感染猪痘后的症状是病猪体温明显升高到41.3~41.8℃,并伴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寒战、喜卧、动作迟缓、眼结膜和鼻黏膜潮红肿胀并会产生黏液性的分泌物。在躯干少毛或者无毛部位如下腹部、四肢内侧、面部皱褶、眼睑、鼻镜等会形成痘疹,有时也会在背部和躯体两侧发生。典型的猪痘病灶开始是在皮肤表面突出有深红色呈半球状的硬结节,直径大约为8mm表面平整。病变处明显瘙痒由于频繁擦痒会导致痘疤破裂,有浆液或者血液渗出,并容易黏附垫草、泥土而形成痂壳,造成皮肤明显增厚如同皮革。人为将其强行剥离后,发现痂皮下存在暗红色的溃疡,表面覆盖少量黄白色的脓汁。发病后期痂皮会发生破裂、脱落,形成新生的肉芽组织,接着很快就会长出新的黑色痂皮,在发生2~3次褪皮以后即可长出新皮。如果病猪同时继发感染其他病菌会导致症状加重。另外如果病猪的口咽、支气管以及气管等处出现痘疹,往往会导致败血症且最终发生死亡。
猪痘病毒传染人吗?
本病不传染人,只传染猪。
1.易感性:猪痘病毒只能使猪感染发病,其他动物不发病。以4-6周龄的哺乳仔猪多发,断乳仔猪亦敏感,成年猪有抵抗力。由痘苗病毒引起的猪痘,各种年龄的猪都感染发病,呈地方流行性。还可引起乳牛、兔、豚鼠、猴等动物感染。
2.传播途径:本病的传播方式一般认为不能由猪直接传染给猪,而主要由猪血虱、蚊、蝇等体外寄生虫传播。
3.流行特点: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尤以春、秋天气阴雨寒冷、猪舍潮湿污秽以及卫生差、营养不良等情况下,流行比较严重,发病率很高,但致死率不很高。
对猪痘类症进行鉴别:
1、猪水疱病。病猪主要特征是初期体温就明显升高到40~41℃,且唇、舌、齿龈以及咽腭处存在不同大小的水泡,尤其是附趾和主趾的蹄冠上存在明显水疱,严重时会由于发生继发感染而引起脓性炎症,在任何品种、年龄的猪都能够发生。
2、猪口蹄疫。通常在气候寒冷的春、秋、冬季容易发生且快速传播,主要在口、唇、齿龈、蹄部以及乳房形成水疱但躯干不会出现,且使用口蹄疫免疫血清能够预防发病。
3、猪丹毒。病猪呈急性败血症经过时体表全身发生弥漫性充血即形成大红袍状;呈亚急性、慢性经过时体表全身存在不同大小的充血性紫斑,呈菱形或者方形在皮肤表面突出,且用手指按压能够发生褪色,个别病猪的背部会形成大面积结痂。
4、猪葡萄球菌病。猪通常是由于创伤而发生感染,水疱破裂后会流出棕黄色的香油样水疱液。病猪呼吸加快相互拥挤在一起、大量流涎、呻吟、腹泻。
猪痘与圆环病毒感染有什么不同之处?
猪痘和圆环病毒都可以引起猪身体上出现红斑,这全面的村镇信息共享两个症状非常相似,所以,临床上要注意区分,现将这两个病简单的介绍一下。
1、病原不同。猪痘是由猪痘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在皮肤上有规律地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结痂等病变。猪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猪痘病毒属。病原体有两种:一种是猪痘病毒,仅能使猪发病;另一种是痘苗病毒,能使牛、猪等多种动物感染。痘病毒对干燥的抵抗力较强,在干燥的痂皮中能存活6~8周。常用的消毒药如0.5%福尔马林等易使其灭活。圆环病毒感染是由圆环病毒引起的,猪圆环病毒是一种圆形小颗粒病毒,归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2型病毒,根据PCV的致病性,抗原性及核苷酸序列可分为猪圆环病毒Ⅰ型(PCV-1)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两个基因型。PCV-1基本上无致病性,但能产生血清抗体,在猪群中较普遍存在PCV-2有致病性。
2、症状相似。猪痘感染后病猪体温升高,有的可达42℃,精神不振,鼻、眼有分泌物。痘疹主要发生于驱干的下腹部、四肢内侧、鼻镜、眼皮、耳部等无毛和少毛部位。痘疹开始为深红色的硬结节,突出于皮肤表面,略呈半球状,表面平整,见不到水疱期即转为脓疱,并很快结成棕黄色痂块,脱落后变成白色斑块而痊愈,病程10~15天。另外在口、咽、气管、支气管等处若发生痘疹时,常引起败血症而最终引起死亡。圆环病毒感染可引起多个系统进行性功能衰竭,主要症状为精神不振,食欲降低,生长发育不良,渐进性消瘦,皮肤苍白贫血、干枯缺少光泽。部分病猪出现黄疸,生长猪拉黄色稀粪,经常与PRRS混合感染。尸体消瘦、苍白、贫血。生长猪常形成皮炎,皮肤形成红色丘疹。
3、剖检变化有很大差别。患有猪痘的病死猪剖检可见口、鼻、咽、气管、支气管等部粘膜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变化。其他器官无明显变化。而圆环病毒的主要剖检病变为为全身淋巴结肿大4―5倍,土黄色,切面均质。肺脏体积缩小,表面有散在隆起的橡皮状硬块、淤血、出血、间质变宽。脾脏肿大变黑,特别是脾头肿大非常明显。肝脏黄染、肾脏肿大、苍白、有白色坏死灶,肾髓质周围组织水肿。胃在靠近食管区有大面积溃疡灶或出血,严重的病例可造成胃粘膜出血、溃疡。
4、两者都无有效的防治方面这两个病都没有有效的防治方法,所以,临床上一定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及环境控制,以减少该病的发生。
对猪痘病的处理:
1、隔离消毒。发现病猪必须马上进行隔离同时对其污染的用具、圈舍进行清扫,确保干净后使用2%的氢氧化钠溶液、3%的石炭酸、来苏尔进行全面喷洒消毒。同时病猪要加强饲养管理,饲喂富含营养的饲料并注意进行灭蝇、灭蚊、除虱等。
2、病猪先在痘疹上涂抹适量的0.5%的碘溶液,并配合按每千克体重肌肉注射0.05g病毒灵(盐酸吧啉双胍)、0.08mL30%安乃近注射液,以及万IU青霉素钾连续使用2天即可痊愈。
猪痘用什么药?
可用黄芪多糖、板蓝根等抗病毒药物注射,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拌料饲喂。溃烂的地方用紫药水、红霉素软膏涂布。同时用抗生素如环丙杀星、氟苯尼考等肌肉注射以防止继发感染。
猪痘治疗方法:
因病毒性猪痘目前尚无疫苗免疫,采取常规治疗方法,结合防治重要疫病,在定期预防消毒的基础上,应用百毒杀,菌毒灭等消毒药品,按药品说明中等施药比例喷洒猪体,同时喷洒圈舍起到清洁猪体、消除猪体致病病毒,杀灭圈舍菌毒的目的。为防感冒每日一次。一般5天~7天经结痂、脱落后康复。如不怕麻烦、涂擦碘酊、甲紫溶液效果更好。如个别出现体温升高的患猪,可用抗菌素加退热药(即青霉素、安乃近等)控制细菌性并发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