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猪瘟猪瘟又称“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发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是一种不治之症,多年来我们都是采取免疫手段来控制本病的发生。目前世界上没有治疗药物。猪瘟的临床特性:猪瘟分为三种类型:最急性、急性和慢性。最急性猪瘟,病猪无明显症状,突然死亡,病程一般为1天左右,可见体温高达41—42℃,食欲减少或不食,一般明显的病理变化,在临床上很难诊断。急性猪瘟,这是常见的类型,除不食、少食、精神差、喜卧、寒战怕冷、喜钻草窝,便秘和拉稀交替出现、粪便恶臭、带肠粘膜,体温40.5-42℃,眼结膜有小的出血点,鼻粘膜也常见发炎,耳后、腹部、四肢内侧皮毛薄的地方,出现大小不等的紫色斑点,指压不退色,公猪的包皮发炎、阴鞘积液,用手挤压时,有恶臭浑浊液体射出,走路不稳,左右摇摆,慢性猪瘟会导致耳坏死变干脱落。病程在一周左右,慢性可达1月,少数会耐过,但康复后往往生长不良,变成僵猪。
病理变化:皮下脂肪有出血或出现斑,淋巴肿大,呈暗紫色,切面周边出血,或红白相间,构成所谓大理石样,肾脏不肿大,色淡或土黄色,肾盂、肾乳头,甚至输尿管有针尖状出血点,脾脏不肿大,被膜上特别是边缘有小丘状出血,脾脏边缘有暗紫色的出性梗死,喉头粘膜、会厌软骨、膀胱粘膜、心外膜、肺膜、肠浆膜等出血点,病程长的,盲肠、结肠及回盲口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通常称为纽扣状溃疡。现无治疗药物,控制病的最好方法是注射猪瘟疫苗。
2.猪丹毒本病是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病,是由猪丹毒杆菌引发。本病一年四季均会发生,不论猪只大小均会感染。猪丹毒的临床症状:猪只不食、体温高达42℃,皮肤薄的地方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指压红色暂时消退,亚急性的背、胸、腹侧及四肢皮肤上出现深红、黑紫色、大小不等的疹块,有的形状方形、圆形、菱形,手触疹块有热感,很像烙印,顾有“打火印”之称。特别是白猪比较容易看见,如及时治疗,疹块会结痂脱落而转归。解剖变化:淋巴结急性肿大,有出血点,胃底部及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和空肠前段)粘膜红肿,上覆盖粘液及血,大肠无明显变化,脾脏肿大,呈紫红色,肾脏肿大,呈不均匀的紫红色,切面皮质部呈红黄色,心内膜出血,心包积液,慢性的左心的房室瓣(二尖瓣)上出现典型的菜花样赘生物。治疗:以杀灭猪丹毒杆菌,消除体内病变部位炎症为治疗原则。治疗药物:抗生素以及β-内酰胺类,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类和克拉维霉素等。本病发现早、及时治疗不会导致患病猪只死亡。中药方:黄连解毒汤,黄连25g,黄芩15g,黄柏15g,桅子15g,银花20g,连翘15g,玄参10g,丹皮20g,茅根20g。3.猪肺疫本病的病原是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风”或叫“肿脖子瘟”,是一种急性败血病,以咽喉和肺炎的症状,本病常年均可发病,不分明显季节。临床症状:体温高到41℃左右,初期干咳,食欲减少或不食,鼻孔流出浆性或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伸颈张口喘息,呈犬坐势呼吸,精神沉郁,可视粘膜发绀,皮肤薄的地方出现紫红斑,咽喉发炎,颈部肿大,叫声嘶哑。解剖变化:肺部炎症明显,肺小叶间质水肿增宽,有不同时期的肝变期,支气管内充满分泌物,胸腔和心包内积有很多淡红色浑浊液体,胸部淋巴结肿大,出血。治疗:以杀灭巴氏杆菌为主要原则,辅以宣肺,治疗药物,由于本病病原对有些药物产生耐药,在治疗上要灵活用药,抗生素选用的种类很多,可用β-内酰胺类的,也可用氨基糖苷类:如硫酸阿米卡星,辅药用双黄连,中药可用麻杏石膏汤:麻黄去节15g(去节),杏仁20g,石膏30g,甘草10g,本病可治愈。4.猪喘气病(支原体病)本病主要是由支原体引发,是猪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近几年来由于引种从外地带来,在我县很多地方都比较多见。临床症状:主要以干咳气喘为主,特别是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发病,本病对猪致死率低,主要影响猪只的生长,导致猪死亡主要是严重的肺部感染。解剖变化:本病的主要本病在肺部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全肺显著膨大,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气肿,在心叶、尖叶、中间叶及部分病例,隔叶呈现融合性支气管肺炎变化。治疗:本病很难选择较理想的药物,对杀菌剂不敏感,如β-内酰胺类的头孢菌素、青霉素不敏感,只能用抑菌剂如大环内脂类的、红霉素、泰乐菌素、泰妙菌素、四环素、氟喹诺酮类的、恩诺沙星、恩氟沙星等,最好用中草药配合治疗效果较好。R:知母散:知母20g,栀子25g,紫菀15g,桔梗15g,杏仁15g,牛蒡子15g,瓜娄根20g,百部15g,大腹子15g,粟壳25g,甘草10g,此方经我们多次使用效果较为理想,多服几剂能根治。5.仔猪黄白痢仔猪黄白痢在母猪养殖中危害程度较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仔猪生产,可以说由于严重的仔猪黄白痢使我县个别母猪场失败。所以对本病要高度重视。黄痢是初生仔猪的急性、高发性、高度死亡率的传染病。原因:本病发生的因素较多,但主要是大肠杆菌所致。带菌母猪是主要传染源。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归纳起来还有多种因素,一是母猪本身带菌,二是母猪自身脾胃消化功能较差,三是仔猪先天脾胃功能差,消化功能差,体内菌群乱,四是厩舍卫生差,五是母猪饲料营养标准不适。症状:仔猪出生后数小时内出现拉黄痢,粪便大多呈黄色水样,或带粘液,内含凝乳小片,如不及时治疗,数小时导致仔猪脱水死亡,本病不需要进行解剖既能确诊。治疗:本病治疗中又简单又复杂,既好治又难治,在实践中,我一年四季都在治疗,对不同的仔猪要根据不同的方法治疗,要灵活多变,在当今的市场上可以说有上百种治疗药物,但治疗效果不尽其然,我在治疗中与别人有不同的方法,我个人认为,首先要从母体着手,一是不用带菌严重的母体;二是在母猪产仔前用药,在仔猪出生前解决好脾胃功能,提高仔猪抗病能力,同时采取提前消灭病原。用参苓白术散加减给母猪在产仔前10天内服,产仔时也服用。党参30g,白术20g,白茯苓20g,山药15g,莲子肉20g,桔梗20g,薏苡仁15g,砂仁20g,白头翁25g,秦皮20g,马齿苋20g。在仔猪出生时用庆大、Vc加5%葡萄糖混匀少量服,以杀灭仔猪体内大肠杆菌。如养殖户不具备条件的,一旦发生仔猪黄痢,要及时治疗,可采取下列方法:R1: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3mg/kg,大黄腾素注射液0.3ml/1kg注射。内服庆大霉素碳酸铋胶囊1粒∕头(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粒含硫酸庆大霉素(以庆大霉素计)0.04g(4万单位)和碱式碳酸铋0.6g)。健胃消食片1片∕头。R2: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每公斤体重2mg∕kg。内服乳酸菌素片1片∕头(本品每片含乳酸菌素0.4克。辅料为:硬脂酸镁、淀粉、蔗糖粉、可可粉、蛋白糖、滑石粉)。R3: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公斤体恩诺沙星1kg体重3mg。中药:白头翁g,瞿麦g,苍术g,苦参12g,白芍g,泽泻g,秦皮90g,龙胆草g,穿心莲g,山药g,山楂g,神曲g。母仔同服。如仔猪脱水严重必须解决电解质平衡,补充体内失去的K+Na+粒子。方法是给补盐口服液:Nacl3.5g,Kcl1.5g,NaHco32.5g,葡萄糖20g,加冷开水0ml。白痢发病原因与黄痢基本一至,但仔猪发病在7天左右,仔猪拉灰白色粪便,致死率也较高,治疗方法与黄痢基本相同。无论是白痢还是黄痢,在治疗方法上要灵活,要抓住治本,不能专治标,应首先解决脾胃功能,解决消化功能,提高仔猪自身抗病能力,再对症治疗方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多年来这一常见病使得兽医找不到最佳治疗方法,就是只考虑如何杀灭大肠杆菌而止痢,没有考虑健脾胃功能,解决好消化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往往造成治标不治本,以至于不好治又难治。6.仔猪水肿病水肿病是溶血性大肠杆菌在气候突变或饲料量的营养过高或突然改变饲料时,大肠杆菌大量繁殖引起。临床症状:发病猪多为断奶仔猪,越是体胖,个子大,恳吃,多食的仔猪容易发病,主要症状为:眼脸、面、头水肿,后肢麻痹,运动共剂失调,惊厥,倒地嘶鸣,四肢有用状即死,致死原因主要是侵害神经和脑内水肿压迫大脑而死亡。现在全球的专家对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主要解剖变化是胃壁及肠系膜水肿,胃的肌肉层和粘膜层之间切开呈胶冻样。治疗原则:以杀灭大肠杆菌、消炎利水解除神经症状为主。R:①氟苯尼考1kg体重2mg,Vc1kg体重5mg,地米1kg体重0.2mg;②速尿1%0.1-0.2ml/kg;③甘露醇减轻颅内压50ml/头,静脉推注;④多粘菌素B1kg体重1mg。7.仔猪副伤寒本病是沙门氏菌引起的仔猪传染病,多见于50kg以下猪只发病,该病急性败血症,慢性以下痢、大肠坏死性炎症及肺炎。易继发多种病,本病以体温(41℃)、不食、精神萎靡,喜钻草窝,寒战,怕冷,眼结膜发红,初便秘后拉稀,表皮薄的地方有出血紫斑,呼吸困难,最后衰竭而死,本病与猪瘟症状很相似,很难区分,在解剖上,淋巴肿大,呈紫红色,以有大理石样变,胃肠粘膜红肿出血,变薄,肝脏有灰黄色小坏死,猪瘟脾不肿大,而副伤寒脾肿大。主要用化验室诊断区分。治疗:R:①氟苯尼考,地米,穿心莲;②恩诺沙星,Vc,地米;③泰妙菌素,氧氟沙星;④乳酸环丙沙星,Vc,穿心莲。中药:白苦汤:白头翁20g,黄柏15g,黄芩15g,苦参10g,秦皮15g,赤芍15g,丹皮10g,地榆10g,甘草10g。治疗:以抗病毒、消炎、解痉为主。R:1、庆大针,板兰根,-2(山莨菪碱),乳酸环丙沙星;2、氨卡西林钠,穿心莲。如果是仔猪拉稀脱水,用补盐口服液:5g葡萄糖加5gNacl,加5gNaHCO3加恩诺沙星加Vc。中药疗法:根据随症求医,可知本病是由于外感寒邪由表及里或直伤脾胃所致,故以温中和胃,利水止泻,但本病不宜过早止泻,否则止泻而不止,需适当让病猪泻通无腹胀后杀灭病毒再止泻才能止而不泻。本病采用三香温脾和胃散:丁香20g,木香10g,藿香30g,青皮10g,陈皮15g,生姜25g,红茶叶25g,官桂15g,木通20g,茯苓20g,车前子15g,用燥温健脾,行气导滞之功效的,如食欲不振加神曲50g,山楂痛加香附20g,呕吐加姜,半夏15g。以上信息仅供参考,详细用药遵医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