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知识分享第四十七期中国十

心怀欢喜,待春风起

--优佳培优语文课堂

第四十七期

中国十大国宝动物

摘物志

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

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

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

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不要让人类成为最后一种动物

1

古朴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以食竹为主的食肉目动物,不仅集珍稀、濒危、特产于一身,而且非常古老,有“活化石”之称。与其同时代的古动物剑齿虎、猛犸象、巨貘等均已因冰川的侵袭而灭绝,惟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现仅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也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称为“中国国宝”。

2

仰鼻蓝面:金丝猴

金丝猴的共同特征为鼻孔大,上翘,唇厚,无颊囊,这是为了适应高原缺氧进化而来。

其中川金丝猴毛色为金黄色,肩背具长毛,尾与体等长或更长,成年雄体长平均为毫米,尾长毫米;

中国金丝猴包括川、滇、黔三种,大家比较熟悉的当属川金丝猴。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陕西、湖北及甘肃,深居山林,结群生活。背覆金丝“披风”,攀树跳跃、腾挪如飞。

金丝猴刚被命名时,因其仰鼻金发,使动物学家爱德华先生联想起欧洲十字军司令的翘鼻金发的夫人洛克安娜,于是,他便用这个美人之名命名了金丝猴。

--Rhinpitheiusroxellanae

3

长江奇兽:白鳍豚

白鳍豚(学名:Lipotesvexillifer)亦称:白鳍鲸、白鳍、白旗、白夹、青鳍、江马、中华江豚、扬子江豚及长江河豚等,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

中国仅此一种淡水鲸,分布狭窄,比大熊猫更古老、更稀少。白鳍豚体态娇美、皮肤滑腻、长吻似剑、身呈纺锤。眼小如豆、耳小像针,上下颌密布小牙多颗,头顶左上方有一圆形鼻孔,每隔20秒出水换一次气,虽然视听能力欠佳,但其声纳系统对超声波的回声定位能力可使它与在十几公里外的同伴取得联系。

在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鳍豚种群数量锐减,年估计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白鳍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年8月8日,《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正式公布白鳍豚功能性灭绝。

4

中华之魂:华南虎

华南虎(厦门虎,南中国虎)。于年被列入CITES公约附录Ⅰ保护名单,亦称“中国虎”,华南虎头圆,耳短,四肢粗大有力,尾较长,胸腹部杂有较多的乳白色,全身橙黄色并布满黑色横纹。毛皮上有既短又窄的条纹,条纹的间距较孟加拉虎、西伯利亚虎的大,体侧还常出现菱形纹,在亚种老虎中体型较小。

华南虎以草食性动物野猪、鹿、狍等为食,是中国的十大濒危动物之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红色物种名录极度濒危,在野外已灭绝。

华南虎仅在中国分布,是中国特有的虎亚种。

5

东方之珠:朱鹮

要问中国最珍稀的鸟是什么,那朱鹮应当名列前茅。这种被动物学家誉为“东方明珠”的美丽涉禽是一种人们一度认为已经灭绝的鸟类,它们原是东亚地区的特产鸟类,仅在中国、朝鲜、日本及俄罗斯有分布,但20世纪60年代后都失去了踪影。难道朱鹮真的消失了吗?七十年代后期,中国鸟类学家开始寻找朱鹮,年终于在陕西洋县姚家沟发现2窝共7只朱鹮,轰动了世界。

朱鹮(学名:Nipponianippon)古称朱鹭、红朱鹭,朱鹮系东亚特有种。中等体型,体羽白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繁殖期时用喙不断啄取从颈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涂抹到头部、颈部、上背和两翅羽毛上,使其变成灰黑色。

栖息于海拔~米的疏林地带,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仅我国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市洋县秦岭南麓仅有7只野生种群,后经人工繁殖,种群数量已达到多只(年),其中野外种群数量突破多只,朱鹮的分布地域已经从陕西南部扩大到河南、浙江等地。

6

.堪称国鸟:褐马鸡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体高约60厘米,体长1-1.2米,体重5千克,全身呈浓褐色,头和颈为灰黑色,头顶有似冠状的绒黑短羽,脸和两颊裸露无羽,呈艳红色,尾巴高高竖起。翅短,不善飞行,两腿粗壮,善于奔跑。

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仅见于中国山西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河北西北部、陕西黄龙山和北京东灵山。年调查野生种群仅有数百只,根据年文献报道,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左右。

褐马鸡产于中国山西庞泉沟、河北小五台山及北京门头沟的珍禽,因耳部由两个雪白的耳羽,好似长角,或有人称之为角鸡或耳鸡。尾羽上翘后,披散垂下,如同马尾,故名马鸡,马鸡属共有4种,均产于中国,既藏马鸡、白马鸡、蓝马鸡和褐马鸡。许多动物学家建议,应把褐马鸡定为中国国鸟。目前,褐马鸡为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皮书“濒危”级,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7

孑遗物种:扬子鳄

扬子鳄是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现存数量稀少,已濒临灭绝。在古老的中生代,它和恐龙一样,曾经称霸地球,后来,随着环境的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绝灭了,而扬子鳄和其它一些爬行动物却幸免于难。扬子鳄的故乡在中国的长江流域。它的祖先曾经是陆生动物,后来,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扬子鳄学会了在水中生活的本领,所以,它具有水陆两栖动物的特点和广阔的活动天地。也许正因为如此,它才能在地球上生活了两亿年,成了生物进化史上的“老寿星”。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能找到早先恐龙等爬行动物的特征,因此,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

它是一种现存鳄类中体型很小、行动最迟钝、性情最温驯的鳄类。它与美国的密西西比鳄是近亲,它们的近祖所处年代可追溯到距今8千万年前的白垩纪,远祖所处年代则可追溯到2亿年前的三叠纪。

扬子鳄是中国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有1.5亿多年进化史,与恐龙属同一时代。

扬子鳄是中国唯一的鳄种。全球鳄鱼共有25种,中国只有湾鳄和扬子鳄。但是作为体型最大的鳄(10米长),湾鳄早已在几百年前灭绝了,而扬子鳄现为我国特有,也是从远古北方仅存的唯一分布在温带的孑遗种类。

8

高原神鸟:黑颈鹤

黑颈鹤(学名:Grusnigricollis)是大型涉禽,体长-厘米,体重4-6千克。体羽灰白色,头部、前颈及飞羽黑色,尾羽褐黑色。头顶前方裸区呈暗红色,三级飞羽的羽片分散,当翅闭合时超过初级飞羽。

栖息于海拔-米的高原的沼泽地、湖泊及河滩地带,主要以植物叶、根茎、荆三棱、块茎、水藻、玉米、砂粒为食。繁殖于拉达克,中国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北部一带,越冬于印度东北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

黑颈鹤在中国的种群数量,20世纪80年代中期仅知有-只,此后由于调查工作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已知在西藏越冬的黑颈鹤有只,至年初已知在云贵高原越冬的黑颈鹤有多只,这使黑颈鹤的总数达到只。据年冬季的数量统计,在中国见到的数量为只,年后又在云南昭通等地发现了较大的越冬群体,数量已超过只。估计到年止全世界总的数量约有1万只。

9

雪域喋血:藏羚羊

藏羚羊体长厘米,肩高80厘米,体重45-60千克,雌性略小。头形宽长,吻部粗壮,鼻部宽阔略隆起。雄性具黑色长角。

栖息于海拔3-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地带,早晚觅食,善奔跑。可结成上万只的大群。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线向北迁徙。由于常年处于低于零度的环境,通体被厚密绒毛,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已成立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等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于中国以羌塘为中心的青藏高原地区(青海、西藏、新疆),少量见于印度拉达克地区。

藏羚羊,近年极受世人瞩目,主要原因是由于年以来西方时装界对“藏羚绒披肩”即“沙图什”的消费需求而刺激了偷猎者的谋财害命,另外,一些采金者也在对其肆意杀戮,致使生活在生命极限的高寒地区的藏羚羊正以一年近万只的速度减少。为打击盗猎,这几年青海、新疆、西藏的反盗猎力量林业公安一直在为保卫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而战斗,其中的佼佼者即“野牦牛队”,他们已经有两位英雄为此献身。

年9月4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宣布,将藏羚羊的受威胁程度由濒危降为易危。

10

失而复得:四不像

麋鹿是世界珍稀动物,属于鹿科。因为它头脸像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驴,因此得名四不像。

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草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欢以嫩草和水生植物为食。求偶发情始于6月底,持续6周左右。曾经广布于东亚地区。后来由于自然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在汉朝末年就近乎绝种。元朝时,为了以供游猎,残余的麋鹿被捕捉运到皇家猎苑内饲养。到19世纪时,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内一群。在西方发现后不久被八国联军捕捉并从此在中国消失。直到年被英国购买并繁殖到头,并在年将部分个体送回中国。之后有更多的麋鹿回归家乡,并有部分被放养野外。

从自然因素看,由于麋鹿是一种喜爱温暖湿润的动物,而中国近5千年来的气温是在逐渐变冷,沼泽和水域也明显减少,自然环境的变化对麋鹿有较大的影响。从自身因素看,麋鹿主要采食水生和陆生的禾本科及豆科植物,食性狭窄也是麋鹿生存受到威胁的自身因素。

人口增长和农业的发展,侵占了麋鹿的生活地域。人类的捕杀,严重影响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学发现,1万年至4千年前人类遗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数量,与家猪骨骼的数量相当。可见当时麋鹿是被人类当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猎杀的。甲古文中记载,古代一次猎获麋鹿的数量达只。另外麋鹿还被制成治病和强身的各种药品,《本草纲目》中记载,“麋茸功力胜鹿茸……麋之茸角补阴,主治一切血症,筋骨腰膝酸痛,滋阴益肾……”《彭祖服食经》、《家藏经验方》及现代的《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麋鹿茸、角、骨等做配方的方剂就有几十项。麋鹿由此也就成为人类为治病而追杀的对象。

自然因素、麋鹿自身的因素是麋鹿分布区逐渐缩小、数量减少的原因,而人类活动的干扰是麋鹿走向野外灭绝的决定因素。

THE

END

不要让我们的孩子只能在博物馆里才见到今天的动物。

无数事实证明,人类与动物共存亡。

保护动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关阅读

1.关于优佳培优,你想知道的都在这!2.优佳培优春季班剩余12次课补费通知

3.在优佳培优报班原来还可以享受优惠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aj/54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