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家5S国际母婴服务模式机构
中国月嫂服务第一影响力品牌
国家卫生计生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授权月嫂培训颁证机构
全国母婴专护连锁机构,员工管理制度
外派月嫂、育儿、催乳师、上门满月发汗服务
同城-
赴美生子咨询服务
宝宝的小嘴巴里,老有不少白块块,擦都擦不掉,也不疼也不痒,就是看着怪不舒服的。没错,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鹅口疮”了,也叫“雪口病”,是一种婴幼儿十分常见的感染性疾病。
鹅口疮虽说不是“大病”,在宝宝们身上却又常见。今天就来聊聊。
鹅口疮是什么?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说白了就是真菌感染,密密麻麻的白斑就是过度繁殖的真菌。
谁都可能得鹅口疮,不过这个病更爱侵犯的是新生儿、婴幼儿,以及长期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鹅口疮的症状
过度疯长的念珠菌聚集成白色薄膜,可以覆盖宝宝的嘴唇内黏膜、上颚、舌头、颊黏膜等部位。
这些白斑呈乳酪状,有的是点状,有的融合成一片,不易被擦掉。如果强行用棉签、纱布擦除,可能会露出红色创面,甚至出血。
治疗不及时的话,感染的黏膜会不断扩大,蔓延到咽喉、扁桃体处,甚至到达支气管、肺部,影响吞咽、呼吸,极严重时可造成生命危险。
鹅口疮的发病原因
1.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就是说,正常情况下,这种病菌是广泛存在的,我们的嘴里、上呼吸道、消化道、皮肤上,各处都有它的踪迹,但一般情况下不会致病。
只有当免疫系统出问题了,白色念珠菌异常生长,才会引发鹅口疮。比如宝宝自身免疫降低、口腔不卫生、营养不良等情况下,具体有哪些?
2.抗生素滥用
过量或过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能会打乱菌群平衡,杀死一些抑制白色念珠菌的“有益细菌”,造成白色念珠菌过度增殖,发生鹅口疮。
3.婴儿用品消毒不过关
如果宝宝日常使用的奶瓶、奶嘴、玩具等不干净,或宝宝爱吃手,手部卫生又不能保证,就很容易把细菌、霉菌带进口腔,引起感染。
4.其他情况
早产儿、久病体质虚弱的婴儿、有某些先天性疾病的婴儿,都更容易发生鹅口疮。另外,如果妈妈在生产时有阴道霉菌感染,也要特别留意宝宝的健康情况,预防感染。
鹅口疮的治疗
口腔清洁
首先,要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奶瓶、奶嘴、宝宝的餐具都注意适当消毒,减少附着的白色念珠菌。3种最常见的奶具消毒法,带大家回忆一遍。
①煮沸消毒法:水要完全淹没奶具,玻璃奶瓶和冷水一起煮沸,水烧开5分钟后再放入奶嘴、瓶盖等塑料制品,再煮5分钟关火,自然晾干。尽量不用洗涤剂。
②蒸汽消毒法:按电动蒸汽锅说明书来做。
③微波炉消毒法:奶瓶加入七分满的水,保鲜膜包好;奶嘴、瓶盖放入有水的容器中,用微波炉加热一分钟左右即可。
另外,爱吃手、爱咬玩具的宝宝,要注意小手和玩具的卫生。
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是制霉菌素片(50万单位),溶于2%的碳酸氢钠(也有混入维生素AD滴丸的操作方法),最终浓度为2万单位/mL,涂抹于宝宝口腔患处,4次/天。
注意事项
1.不要着急去掉白班
不少宝爸妈想要早早擦掉感染的白色斑块,用毛巾擦,用棉签搓。不过,即使擦掉白斑,真菌仍然存在,之后还会繁殖起来。
更严重的是,用力擦拭有损口腔黏膜,也许会造成出血,甚至发生继发感染、败血症。所以,最好还是不要着急擦拭,等待药物起效最可行。
2.涂药后别马上喂奶
涂药后很快喂奶/进食,会影响药效,最好喂奶后/或两餐之间涂抹制霉菌素。
重要提醒:疗程十分重要,大部分宝宝的鹅口疮用药不久即消失,不少宝爸妈顾虑副作用,擅自停药,这是不对的。因为,虽然眼见到的白斑没有了,但白色念珠菌尚未完全根除,不久还会重新泛滥。
所以,即便看起来好了,也得继续用药,严格遵照医生疗程,一般为7~14天,或病灶完全消失后2~3天。
3.情况严重,及时就医
白色念珠菌感染,初期侵犯口腔,严重后可能感染咽喉、气管等部位。
如果宝宝病情进展到声音嘶哑、发热、严重咳嗽、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甚至皮肤发紫,医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