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药的服用时间(疗程)应根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继发性高脂血症患者,应以治疗原发疾病为主,原发疾病得到控制或治疗后,血脂多能恢复正常水平,不必再服降脂药。对于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药物治疗后,血脂能恢复到正常水平,但停药后血脂可以迅速升高至用药前的水平,这是因为血脂受患者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和自身代谢、遗传等的长期影响。因此,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经药物治疗后下降至正常水平时,不适合停药,应适当减小用药剂量,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这样才能获得临床益处。
降血脂药物的服用时间应根据药物的作用特点(如降血脂作用机制、半衰期的长短等)、血脂产生的机制和规律等综合考虑后决定。相关的研究发现,其实,人体胆固醇的合成有属于自己的规律,一般来讲肝脏在晚上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会比白天更强一些,所以,要是你希望在服用降脂药物以后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那么,建议选择在晚上或者是睡觉之前来服用这类型的药物,从而帮助起到抑制胆固醇合成效果。
应用降血脂药物应注意哪些问题?
是药三分毒,降血脂的药物也不例外。就拿我们最常见的降血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来说,服用他汀类药物,通常是安全的,但同样也要注意可能发生的肝功能损伤,肌肉痛,血糖升高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高脂血症的治疗需要长期坚持,方可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由于不同个体对同一降脂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有相当大的差别,所以患者在服药期间应定期随诊。药物治疗开始后4-8周复查血脂,如能达到目标值,慢慢改为6-12个月复查一次,如果血脂未能降至目标值,则应增加药物的剂量或改用其他降脂药物,必要时也可考虑联合用药。
在药物治疗过程中,一定要监测不良反应,主要是定期(4~8周)检测肝功能,包括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也称谷草转氨酶,AST、GO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也称谷丙转氨酶,ALT、GPT)和血磷酸肌酸激酶(也称肌酸激酶,CK)。如AST或ALT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3倍,需暂时停止给药。停药后还要每周复查肝功能,直到恢复正常。在用药过程中应询问患者有无肌痛、肌压痛、肌无力、乏力和发热等症状,血CK升高超过正常值上限的5倍应停药。用药期间如有其他可能引起肌溶解的急性或严重情况,如败血症、创伤、大手术、低血压和抽搐等,需暂时停止给药。
如果你有心脑血管方面的问题,可以添加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