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keAbbeloos德国勃林格公司的牛兽药高级全球技术经理
ElkeAbbeloos年毕业于根特大学并成为兽医,后来专门从事与反刍动物相关的工作。年加入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成为比利时的牛马产品与技术经理。年,成为德国勃林格公司的牛兽医高级全球技术经理,主要专长为牛乳房炎、炎症和农场动物健康研究等。什么是乳房炎?
乳房炎是一种由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就像很多战争会产生继发损害。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可以预防继发损害的发生。继发损害的危害很大,奶牛乳房炎会导致奶牛福利问题,降低牛奶产量,影响牛奶质量,缩短奶牛寿命,降低配种率,同时也会感染其他疾病。
乳房炎的危害
感染乳房炎的奶牛乳成分会发生变化,比如说酪蛋白和乳糖,酪蛋白对生产奶酪很重要。牛奶矿物质平衡也会改变,蛋白水解酶和脂肪分解酶也会增加,体细胞数增加。在国外,体细胞达一定数量,牛奶就卖不出去了。
炎症也影响奶牛繁殖力。泌乳早期患临床乳房炎的奶牛,受胎率降低。高体细胞数奶牛人工输精后28~35天流产的概率增加一倍。妊娠后前45天患临床乳房炎的牛未来三个月内流产的几率增加三倍。妊娠45天后患乳房炎和高流产率无直接关系。
患乳房炎的牛会感受到疼痛,导致采食量下降,容易引发能量负平衡。
乳房炎治疗中存在的误区
在乳房炎治疗过程中,我们存在很多误区。比如我们通常认为重度乳房炎病例多由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引起,中度和轻度乳房炎病例多由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其实大肠杆菌菌株类型与乳房炎严重程度关系不大,相同菌株可以引发不同严重程度的乳房炎,主要与奶牛泌乳期有关,而且并不是“强致病菌”需要更强的治疗。重度乳房炎不一定需要更强的治疗,而是需要特别注意泌乳早期。此外要注意哪些药物可以混合使用,混合不同的抗生素可能有拮抗和协同作用。下表是一些牧场治疗乳房炎的经典程序,他们科学吗?
表1.乳房炎经典治疗程序
牧场治疗乳房炎经典治疗案例
更换为程序2
轻度乳房炎
窄谱乳区抗生素
广谱乳区抗生素
中度乳房炎
广谱IMM+注射抗生素
另一种广谱IMM+注射抗生素
重度乳房炎
广谱IMM+注射抗生素+抗炎药
广谱IMM+注射抗生素+抗炎药
误区一:重度乳房炎=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引起,中度和轻度乳房炎=革兰氏阳性杆菌引起。
Verbeke年曾对比利时佛兰德地区奶牛临床乳房炎的严重程度进行调查,发现23%的严重病例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在大肠杆菌的感染病例中,82.4%为轻度或中度(见表1)。致病菌的致病规律往往不在我们的掌握中,我们无法预测致病菌,因此要做实际的检测。
表2.佛兰德地区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致病菌种类及严重程度
致病菌种类
发病率
(%)
乳房炎不同严重程度的比例(%)
轻度
中度
重度
乳房链球菌
18.2
62.3
33.8
3.9
大肠杆菌
15.5
45.8
36.6
17.6
金黄色葡萄球菌
7.3
64.5
30.6
4.8
停乳链球菌
7.2
63.9
34.4
1.6
非金黄色葡萄球菌
5.0
64.3
26.2
9.5
牛棒状杆菌
3.0
72.0
28.0
0
酵母菌
2.0
58.8
23.5
17.6
未生长的细菌
19.9
65.5
29.2
5.4
误区二:重度乳房炎需要更多更强的抗生素(或更强的病原菌需要更强的治疗)
奶牛乳房炎其实是致病菌和奶牛机体免疫力两支队伍的战斗。奶牛之所以会患病,一是因为致病菌的毒性太强,二是因为奶牛免疫力不够或者对药物的敏感性不足。所以,任何一方的因素都会影响奶牛乳房炎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研究表明,大肠杆菌的菌株类型与乳房炎的严重程度相关性不大。反而是相同的菌株类型可能在不同的泌乳时期感染不同的奶牛,引发不同严重程度的乳房炎。所以,乳房炎的严重程度并不是直接和乳房炎的致病菌种类有关系,而是和奶牛泌乳期有关。
在泌乳早期,奶牛自身免疫系统并不完善,易受到损伤。免疫系统发生损伤后,血管中的白细胞相对较少,血管壁选择素的表达减少,白细胞由血液向牛奶中渗入减少,这就造成了杀菌能力减弱。另外,免疫系统有时也会发生混乱,会释放大量的白细胞,造成体细胞数增加,而这些白细胞中有很多是不成熟的。成熟的白细胞吞噬细菌后会将细菌内毒素同时吞噬,而不成熟的白细胞对细菌的吞噬功能不完整,有时不仅没有杀菌功能,还能在吞噬细菌后将细菌内毒素释放到血液中,导致严重的败血症。通常这种情况,奶牛就应该淘汰了。
因此,并不是更强致病菌需要更强的治疗,而是泌乳早期的奶牛需要更强力的抗生素。抗生素分为抑菌抗生素和杀菌抗生素,应该在泌乳早期选择更强的杀菌抗生素,并且对病牛进行特别护理,除了乳区使用抗生素后,还需要全身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和发热,预防败血症。研究证实30%的大肠杆菌感染病例会发展为败血症。
表3常见的抑菌抗生素和杀菌抗生素
抑菌抗生素
杀菌抗生素
四环素类
青霉素,头孢菌素
奇放线菌素
氟喹诺酮类
克林霉素,林可霉素
利福平
氨基糖甙类(低浓度)
氨基糖甙类(高浓度)
甲氧苄氨嘧啶,磺胺类药
头孢氨苄-卡那霉素复合剂
大环内酯类
选用抗生素时,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配伍,不同的抗生素配伍可能会发生拮抗和协同作用。例如,泰乐菌素不能与青霉素配伍同用,因为青霉素杀死繁殖状态的细菌,而在细菌静止时没有效果,泰乐菌素具有抑菌功效,用药后细菌受到抑制,处于不活动的静止状态,此时青霉素作用不佳。抗生素最佳配比的例子就是头孢氨苄和卡那霉素,因为头孢氨苄的作用靶点是细胞壁,卡那霉素的作用靶点是细菌遗传物质。头孢氨苄使细胞壁松动,卡那霉素就能更好地进入到细菌内部,到达遗传物质所在位置,产生抑菌效果。
总之,重度乳房炎不一定需要更强的治疗,但要特别注意泌乳早期奶牛,因为泌乳早期奶牛免疫力低下,细菌容易进入血液中产生败血症。所以,泌乳早期的奶牛除了乳区使用杀菌抗生素,也需要配合全身使用抗生素来治疗。另外,选用抗生素时要注意抗生素的合理配伍,避免拮抗作用的发生。
误区三如果2天内没有治愈,病菌会产生抗药性,需要改变治疗方案。
说到乳房炎,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奶牛有临床症状,乳汁凝块、乳房红肿发热,这些现象都是肉眼能看到的。但是这些红肿现象都是炎症的表现,不是感染,因为感染的致病菌是无法用肉眼看见的。
大量研究表明,很多奶牛在有临床型乳房炎的症状后,用药两天就可以改善,这两天也被称为“神奇的2天”!这两天的治疗如果有效果,基本可以杀死细菌,但是乳汁的性状并未恢复正常,炎症仍然存在。一些人就以为这样是无效的,其实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即使是在2天内细菌学治愈了,也需要4~5的时间使乳汁由炎症恢复正常。
表4.乳房炎治疗天数和治愈比例
从表3可以看出,大部分奶牛在4~5天治愈。所以我们应该坚持治疗,如果4~5天后病情仍未有改善,才可以更换药物。这时既然已经确定了抗生素无效,就要鉴定致病菌,有的放矢地用药。一般乳房炎的总体治疗不超过7天,7天后仍未有效果则怀疑为顽固致病菌感染或是酵母菌感染,可以采取干奶措施或是淘汰。
怎样选择性使用抗生素?
1.选择能够在乳区内完全分布的乳区注入抗生素
如果抗生素不能作用于致病菌,将不会非常有用。抗生素在乳区中能否均匀分布,这是最关键的。无论是乳区注入产品,还是全身用药,如果抗生素不能达到细菌所在的位置,那么用药是没有意义的。比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在乳区的深部,一般的抗生素很难到达,所以效果不佳。因此抗生素要深入到乳区组织,而不是停留在乳汁中。
全身性抗生素的选择也是一样的道理。要选择在乳腺组织、血液乃至其它组织中都分布较好的药物。很少有注射抗生素能完全穿透乳区,乳汁需要的所有营养都需要穿过致密的乳腺细胞进入。抗生素要通过血乳屏障,亲脂产品更容易通过,高电离产品可以在乳汁中达到较高浓度,也更易通过这个屏障。
药物的特性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比如磺胺类药物在组织中分布好,在乳汁中活性较差;头孢喹诺类药物在乳汁中分布不好,且对pH值要求高,当乳汁中pH值发生变化,药物的作用就会发生改变。
上图是不同的抗生素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乳汁。其中,蓝色柱子是正常乳汁,红色柱子是乳房炎乳汁。所谓比例就是血清中的浓度与在牛奶中的浓度之比,我们可以看到它们还是有一些差距的。如果比率低于1表明乳汁中有充足的抗生素作用,这类产品在乳腺组织中渗透性和分布都比较高。针对革兰氏阴性菌产品的氟喹诺酮类相对来说全身分布良好;甲氧苄氨嘧啶-磺酰胺类产品同样在组织中分布良好,但是在乳汁中活力降低,使用标签剂量仅可以在乳汁中维持治疗浓度。氧四环素使酪蛋白螯合物使乳汁中活力降低,氧四环素对乳汁中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是在传统培养基中的16倍。而头孢喹诺产品虽然在重度大肠杆菌乳房炎乳区中分布良好,但是它对pH有要求。如果乳汁中的pH变化,产品的作用也会发生改变。
2.合理使用抗生素
目前世界范围内细菌的多重耐药性增长非常令人担忧。怎样合理使用广谱和窄谱抗生素,对生物安全有何影响,这在欧洲是一个热点问题。欧洲部分地区一些致病菌对很多抗生素已经产生了细菌耐药性,不仅是动物,也发生在人身上。现在第三代和四代的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类都是较新的产品,在人身上应用较多,但是已经发现了很多细菌对它们产生了耐药性。所以,欧洲已经明令禁止牧场不能使用第三代、第四代头孢类菌素及氟喹诺酮类药物产品。如果可能,建议中国的牧场也尽量不要使用,这不只是为了奶牛的健康,也是为人类负责。
如果牛使用多种抗生素都无效,说明疾病严重,就要考虑淘汰,乱用抗生素是不能起作用的。如果牧场明确了致病菌种类,也可以选用窄谱抗生素。
如何合理、科学的使用抗生素呢?首先是我们只有在需要使用抗生素的时候才使用;其次是我们尽量选择窄谱抗生素;第三是尽量少选择第三代和第四代的头孢菌素。合理使用抗生素,不止是为奶牛负责,也是为人类负责,这样做奶牛药敏性也会大大提高。
哪种情况使用窄谱?
乳房炎是疼痛的,甚至是轻度病例,细菌学检测需要2天,连同敏感性检测需要3天,使用窄谱抗生素早期治疗有更好的治愈率。当然,首选广谱抗生素仍是最安全的措施,如果细菌学检测结果为革兰氏阳性菌可以更换为窄谱抗生素。
3.检测细菌种类及其敏感性
细菌学检测工作包括检测致病菌的种类及其药物敏感性,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广泛应用。我们做细菌学检测工作,最起码能知道哪种药物是不敏感的,从而更有选择性地去治疗。理想的情况是在牧场培养,一天或两天看到培养结果。同时,这样可以取样以防备治疗失败。也许检测结果不能用于目前的治疗,但可以知道病因并用于未来如干奶治疗。尤其是在治疗无效的第4天,细菌鉴定非常关键,可以检测是否是酵母菌。
4. 治愈率与奶牛本身也是相关的,包括它的胎次、所处泌乳阶段、乳房炎发作前体细胞数、现泌乳期是否多次发作乳房炎,是初发还是多次发生,这些都严重影响了治愈率。对于高胎次牛、高体细胞历史牛、有乳房炎史的奶牛,如果治疗,需要足够的治疗时间,一定要坚持治疗4~5天。同时注射抗生素能够在乳区完全分布,否则考虑淘汰或乳区干奶。
结论
奶牛乳房炎一定要尽早治疗,同时要了解奶牛体细胞数、乳房炎病史,这些都会影响治疗效果。无论严重程度,应该坚持选择一种乳区注入产品。此外,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比如抑菌抗生素和杀菌抗生素。每个病例都需要非甾体类抗炎药。对于泌乳早期奶牛,使用抗生素注射杀菌,要慎重混合用药。对于体细胞数低的奶牛,两天的治疗时间足够;四天内永远不要更换抗生素;治疗永远不要超过7天。
建立乳房炎治疗操作程序:标准治疗使用广谱乳区抗生素治疗2天+NSAID非甾体类抗炎药,再判断是否是泌乳早期的乳房炎。如果发现体细胞数一直很高或者有乳房炎史,说明很顽固,要延长治疗致5天,注入在乳区分布良好的抗生素。如果还不行,把这个乳区干奶,或是淘汰。(本文根据ElkeAbbeloos在勃林格首届中国国际奶牛乳房炎高峰论坛上讲课内容整理)
甲氧沙林价格甲氧沙林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