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世界制革工业,主要原料皮是牛皮、羊皮和猪皮,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皮革。
牛皮种类较多,如奶牛皮、肉牛皮、放牧的牛皮、母牛皮、公牛皮、未阉割的公牛皮及阉割过的公牛皮。在我国还有黄牛皮、水牛皮、牦牛皮和犏牛皮等。根据原料皮情况及需要,它们可制成几乎所有种类的皮革制品。
牛皮的种类、产地、年龄、性别、饲养状况和方式、气候、面积大小、厚度、重量级别、脂肪含量、汗腺及血管以及毛的密稠度等都直接决定着牛皮的组织构造,并由此影响牛皮的应用价值和所制皮革的性能。
头层牛皮头层牛皮是牛身上的皮,皮面有自然的疤痕和血筋痕等,偶尔还有加工过程中的刀伤以及利用率极低的肚腩部位,进口头层皮还有牛只的编号烙印。头层牛皮表面有原始的皮肤特征毛孔、皮肤纹理清晰,有类似绒毛的纤维层以及与其紧密连在一起的稍疏松的过度层共同组成,具有良好的强度、弹性和工艺可塑性等特点。
下图为头层牛皮的图片:
猪皮
猪皮在组织构造特点上相对于其他哺乳动物皮而言不具备网状层。其乳头层占全皮厚的80%~90%,皮下组织约10%~0%,并由脂肪结缔组织和肌肉组成。此外,猪皮含脂量高,约占皮重的0%-30%。部位差较大,厚差比高达1:(3~5)。毛孔粗且成“品”字形排列,由此构成猪皮特有的粒面特征。
由于猪皮粒面较粗、部位差大等缺点,人们已对猪种进行了改良,如瘦形猪的部位差较小、粒面较细。此外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猪种的猪皮质量,不仅产量大而且质量佳。其他地区特别是北方猪皮大,毛孔粗,部位差明显,质量较差,开剥率也较低。猪皮面积一般在0.7~1.3平米。
绵羊皮
绵羊皮包括土种羊、杂交羊和细毛羊。制革一般较多地用土种羊或杂交羊,俗称之为绵羊板皮。土种绵羊皮是制革的上等原料。绵羊皮可加工成服装革、书面包装革、手套革、衬里革,结构紧实的绵羊皮如土种羊皮可制成鞋面革。大部分的绵羊羊羔皮和细毛羊皮用于制作毛皮。
饲养绵羊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毛和肉。一般来说,绵羊的毛被的毛越细密,皮板构造越疏松,则其皮板的制革价值越低。
绵羊皮厚度约1~3mm,生皮中含有很多汗腺和深入皮内的毛囊,乳头层占真皮厚度的40%~60%,网状层约占5%~40%,绵羊皮内含较多的脂肪细胞,也有较发达的皮下组织,属多脂皮,绵羊皮含脂量约占皮重的30%左右甚至更多。由于绵羊皮组织结构较为疏松,制成的皮革具有较舒适的手感,但强度相对较低。绵羊羔皮具有类似的结构,但具有较细致、紧实的结构。绵羊皮平均面积约0.4~0.9平米,羊羔皮约0.3~0.7平米。
山羊皮
山羊的世界存栏数约6亿只,年屠宰率约为0%~40%,占皮革总产量的8%~10%。我国山羊皮资源丰富,年产量约万张,其中以四川路和汉口路山羊板皮质量最好。山羊皮在制革中可用于制作各种皮革,其中有高档的皮革如打光鞋面革,还可加工成紧牢耐用的服装革、书面革、服饰革以及鞋里革。由小山羊皮还可制得粒面细致的手套革。
山羊皮的质量随羊种、产地、年龄、和饲养条件不同而有较大的差异。它较绵羊皮具有较高的牢度。在山羊皮厚度方面,乳头层约占30%~40%,网状层约占40%~50%。此两层之间结合软羊皮更为紧密。由于皮内的脂腺、汗腺较少,其镰刀状有序排列的毛孔形成了山羊皮特有的美观粒面花纹。小山羊皮一般具有较细致的纤维编织状态和细致的粒面。山羊皮面积约0.5~0.9平米,小山羊皮约为0.~0.5平米。
马皮
全世界马的饲养量约万匹。种类上有饲养的驯服马与野马之分。相对于牛皮而言,马皮有较疏松的乳头层。马皮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结构非常致密、坚牢的股子皮。股子皮较难处理,一般将之制成坚实的底革或特种工业用革。我国有人研究解决股子皮制革问题并申请了专利。马皮其他部位可用于制成服装革、鞋面革、沙发革等。
另外,鸵鸟皮、鳄鱼皮、短鼻鳄鱼皮、蜥蜴皮、蛇皮、牛蛙皮、海水鱼皮(有鲨鱼皮、鳕鱼皮、鳘鱼皮、鳗鱼皮、珍珠鱼皮等)、淡水鱼皮(有草鱼、鲤鱼皮等有鳞鱼皮)、带毛的狐狸皮(银狐皮、蓝狐皮等)、狼皮、狗皮、兔皮等则容易辨认,且无法制成二层皮。
爬行动物皮
鳄鱼皮的表面是由特殊不易变曲变形的角质层组成。鳄鱼皮生长时间越长,其表面的角质“鳞片”就越坚硬且越突出明显。鳄鱼皮只具有二维的纤维编织,因此在弹性上就显得越小,不易制成手感优良的皮革。但这类皮革的优点就是具备很好的成型性及特殊的外观。因此,鳄鱼皮革价值很高。鳄鱼皮腹部皮革多用于加工成皮包、皮鞋等。一少部分具有明显角质“鳞块”的鳄鱼皮用于墙饰。总之鳄鱼皮属于稀有名贵皮革。
蜥蜴和蛇皮由于其品种的多样性而具有不同的粒面及粒纹等特征。一般均附着有“鳞片”制成革后具有美观的立体粒面花纹。对于本身色泽、花纹美观的蜥蜴皮或蛇皮在加工中可以采取措施保留其美观的粒纹色泽。蛇皮较薄,强度较低,一般用于包袋、鞋的装饰或高级腰带,表带的贴面。
牛蛙皮由于具备有趣的突点粒面而独具特点。现在我国某些地区饲养了较多的牛蛙,也是一种可利用的生批资源。
其他皮种
占皮革总量1%以下,有鹿皮、羚羊皮、骆驼皮、袋鼠皮、鸵鸟皮、鸸鹋皮等。鹿皮的结构类似于绵羊皮,用于制成柔软的服装革、油鞣擦拭革、航空煤油过滤革等。骆驼皮可用于制成鞋面革。
袋鼠皮主产于澳洲,粒面细致,可加工成包装革、鞋面革。鸵鸟皮主产于非洲等地,现在世界各地均有人工饲养,我国饲养量也较大,预计每年有10万张开剥量,且养殖及开剥量逐渐上升。鸵鸟皮张幅较大(约0.8~1.平米)。大羽毛拨掉后留下突出的“毛孔帽”,这一特点使鸵鸟皮成为稀有名贵品种。鸵鸟皮革多加工成高档包装,或用于皮鞋的装饰点缀。鸵鸟爪皮具有非常美丽的外观,可用于制成高档皮鞋或皮带等。
鸸鹋皮类似于鸵鸟皮,但张幅较小(约0.3~0.5平米),其毛孔特征不如鸵鸟皮突出,效果明显,可加工成手套革、服装革等。
其他皮种还有狗皮、兔皮等。总之,制革所用原料皮以牛、羊、猪皮为三大皮种,而其他稀少皮种因其各具独特外观,在皮革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但量一般较少,价格较高。
皮革企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