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办法 http://www.bdfyy999.com/
《爸爸去哪儿》系列综艺在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把名字改成《一起出发吧》之后,终于又播出了。很期待,这不,在刚开拍之后,嘉宾之一的杨烁就热搜了,是因为他的教育方式。
在网上公布的视频中,我们看到杨烁“严厉”的一面。在节目开场,杨烁的儿子杨雨辰就各种被爸爸训斥。
衣服太大的,穿不稳,被呵斥;
背包的肩带往下滑,被呵斥;
走路时,没有脚尖朝前(7岁的杨雨辰走路有一点点的内八),被训斥;
下车时,没有和爸爸走同一个方向,也被呵斥。
节目的第一期,选在一个高原地区拍摄。杨雨辰还小,很容易出现高原反应,连一旁的工作人员都细心地提醒杨烁,要是杨雨辰支撑不住,您可以适当抱一下他。
但是杨烁别说抱了,动不动就让杨雨辰跑回去,重新走,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在选房子这一环节里,杨雨辰选了5号房,杨烁想选1号房,但是最终杨烁还是按照杨雨辰的意愿选了5号房。在找房子的过程中,杨烁知道了1号房是最近的,5号房是最远的,也就意味着,杨家父子俩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杨烁责怪儿子:“看看你选的5号房。”
杨雨辰脸上一阵自责,杨烁又追问:“下次选几号房?”
杨雨辰说:“1号。”
杨烁反问:“要是下次1号房,也像5号房那么远呢?”
这时的杨雨辰,脸上写满了小心翼翼和不知所措,模样乖巧得让人心疼。
在节目播出之后,本来很油腻得杨烁又因为对孩子冷嘲热讽得教育方式被网友diss了。像刚刚选房子那段,杨雨辰又不知道5号房在哪里,这个问题怎么责怪他呢?
很多网友跑到杨烁的老婆王黎雯的微博评论区,纷纷留言道:
让烁哥对小杨同学好点吧!
杨烁“严厉”的人设,应该也是节目组给他立起来,但是一不小心翻车了。
看到杨雨辰在爸爸面前小心翼翼的模样,仿佛看到了我自己。我的童年,也活在妈妈的盛怒之下,我常常自责、懊悔,我为什么不能跟母亲很好的相处?长大后,慢慢远离了母亲的管教,我以为我会遗忘那些留在童年里的伤。但是不能。
弗洛伊德说过:
“人的创伤经历,特别是童年的创伤经历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悲惨的童年经历,长大后再怎么成功、美满,心里都会有个洞,充斥着怀疑、不满足、没有安全感……不论治疗身体还是心理上的疾病,都应考虑患者童年发生的事。那些发生于童年时期的疾病是最严重、也是最难治愈的。”
在成年之后,我遇到一个脾气和母亲一样暴躁的房东,那天我站在厕所的窗前,一边小心翼翼地陪着笑脸,一边承受着房东的暴怒。那一刻的害怕、惶恐、战栗,我想到童年里那个小小的我,也是这样的小心翼翼、不知所措。
在长大之后,我依然不知道应该如何去面对类似的情况,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承受别人的盛怒。原来童年的伤,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被抹去,在长大后的某一个瞬间,过往的记忆会被瞬间激活。
在前几天看《鹤唳华亭》时,萧定权父子相爱相杀的关系,也让我感触良多。
在《鹤唳华亭》的设定中,如中国古代传统宣扬的那样:“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萧睿鉴也喜欢把自己放到主宰者的位置。
作为父亲,萧睿鉴觉得自己不单单是萧定权的父亲,他还要磨砺他,甚至是折磨他。到底是为了儿子好,在萧睿鉴看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但在儿子萧定权看来,问题大了去了。萧定权没有感受到父亲的爱,他只看到了父亲像父亲一样对待齐王,对待自己却像君王和臣子。很多次,看着齐王承欢父亲膝下,萧定权都觉得自己是多余的。
这些在萧睿鉴看来的好,在萧定权看来一点都不好。这份伤痛导致萧定权在长大后很长时间里,都对亲情极度渴望。
不管是家暴,还是童年的伤,这些陈年的伤害已经造成了,这已经形成了一个事实,无法更改。受了伤的人,只能在往后漫长的时间里自己舔伤口。
最近,李阳的妻子李金(Kim)在网络上发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在微博上,Kim选择原谅李阳。这一举动直接在网络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很多人光是看到“原谅”的字眼,便断定Kim原谅了李阳,她和他,和解了。
更有人,因为Kim在文中称呼李阳为“丈夫”而断定,两人已经复婚了。
还有的人,甚至连看都没看Kim的博文,直接在评论区怒骂Kim。
Kim明知道在宇芽家暴事件之后发表“原谅”言论会被无脑喷,但是她仍然选择表明自己的心迹,说明她是真的很有勇气。
画一下重点,Kim表明了,家暴对她和她的三个孩子,已经造成了事实;Kim认为,自己是时候和自己、和李阳和解,而不是让自己和三个孩子活在仇恨当中,她更不希望三个孩子在对父亲怀有恐惧和仇恨的环境之下成长。
最后,Kim也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关于原谅的四个事实:它并不意味着容忍家暴,它并不意味着家暴者可以逃脱法律和社会后果。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
对Kim的那句,“原谅,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表示赞同。
在受到伤害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都会活在一种仇恨的情感里,对既定的事实不能释怀。这种仇恨的情感,于事情,没有丝毫帮助,反而会让你陷入一种执念里。Kim放下了,她可以坦然去面对那一段过去了。
在Kim接受一段采访里,她说,
在这种释然之下,我甚至可以很平常很自然地给李阳介绍心理医生。对的,家暴也是心理缺陷地一种。
“受害人”,或者“幸存者”,很难做到原谅,很难做到放下和释然,这种执念必将一直伴随你左右,时常折磨你的心灵。如果我们做不到像Kim的格局和胸襟,但至少,我们可以像陶虹那样:“人永远要自己站着,你的幸福不应该由人给。”
延伸开来就是,你开心与否,难过与否,决定权在于你,你掌握着让自己开心或难过的钥匙,而不是让别人的情绪、行为来左右你。这样,你才能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