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着婴儿车去旅行,认识世界,不需要年龄限

知乎有个热议的话题:“孩子3岁想要带孩子环游中国,到底可不可行?”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啊。

带孩子认识世界,不需要年龄限制。

姚小妖2岁开始全国各地玩,4岁开始出国旅行。很多人说,2岁的孩子,懂什么?能记住什么?

但在我看来,不同的年龄段出行,都有属于那个年龄段的惊喜。

有研究表明,0~3岁是人类大脑发展的黄金期,如果在这个过程中给大脑适当的听觉、体觉、视觉的刺激,将有助于脑部胶原神经细胞的发展和整个脑神经网络的构建。

对于2、3岁的孩子来说,也许他们记不住那些人文景观,但绝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毫无好处。

如果你不带孩子出去走走,她就会以为她看到的就是世界。而旅行,不但能够挖掘孩子深藏的潜能,更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扩展她的人生广度。

不要小看孩子

很多人说,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阅读、影视资料都是我们打开认识世界大门的钥匙,但哪一种比沉浸式体验让孩子接受的更快、更好?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被我改良后的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姚小妖2岁时,我告诉她,我决定独自带着她开始旅行。我们将乘坐动车,一起到洛阳去看牡丹花,并在那里生活几天。她听了特别开心,立刻去拿自己的背包和水壶。我告诉她,我需要她的帮助,一起做一些旅行前的准备。

之后的2天,孩子全程参与订酒店、购票、准备行李、查阅资料等。

我给孩子列了清单。

姚小妖必带物品清单:1,水壶;2,2包湿巾、1包大抽纸、3包小抽纸;3,自己的身份证;4,2条裙子,4条打底裤、2件薄外套、2双长袜、3双短袜、3件短袖。5,一件小玩具;6,涂鸦本和油画棒备注:请将所有物品找到,给它们分类,整齐放入行李箱。

孩子的清单,越详细她越好执行。结合清单,需要的东西一目了然。

我们在每天的故事时间复习了很多关于安全的绘本,包括乘车、住宿、游玩等,并提前了解一些目的地的知识。

当她对着牡丹吟出“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亦动人”时,我惊讶于她的记忆力。

旅行与思考,是拓展一个人生活广度的有力途径,那些看似无形无用的事物,潜移默化的让孩子巩固知识、认识自己的人生和这个世界。

和孩子一起享受旅途

和小孩子一起旅行,有太多的未知因素,但只要告诉他们“我在”,他们就有勇气向前。

登泰山时姚小妖刚刚3岁,我们是夜爬,刚到山下她就大喊:“妈妈快看,火龙。”抬头,看到大家手里的手电筒蜿蜒而上,像极了一条盘旋的火龙。不知道她怎么联想到的《你看起来很好吃》,竟然给我讲起了故事。

3岁的小人儿,不知不觉竟然走了近四分之一。之后的一段路,我俩是在走走停停以及互相鼓励中完成的。但最终还是败给了体力,在中天门住了一晚。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被鸟鸣虫叫吵醒。只见远处山岭蜿蜒伸展,一轮红日刚刚露出半张脸,娇羞染红了漫天云霞。近处茂林泉水,缆车凌空,小人儿伫立坊下,天然成画。

之前未登顶的遗憾一扫而空,终点已经无关紧要。在一起的这段亲子时光,还有那些美好的记忆和景色才最值得在意。

3岁的姚小妖已经养成了每到一处,回酒店都要画一幅画的习惯。每一趟旅行完后,我会根据她的画和讲述的内容,把画制成她的专属绘本。

她的画中,有骊山脚下秦皇陵的宏伟;有观汉武大帝看残垣断壁的汉城墙;有与唐玄宗杨贵妃同游大唐芙蓉园;有穿越宋朝,在宋城体会宋人的生活方式;有漫步故宫看明清两代帝王生活……

历史与现实的每一次碰撞,都是情与趣、知与境的融合,亦是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相辅相成。不读书,不知道路在何方。不行路,不明白书中含义。

孩子的蜕变看得见

旅行,是一个无法替代的成长课程。除了让孩子开阔眼界外,最重要的是对于孩子的性格养成会产生一定的变化。

每一次出发,都是一场学习和思考之旅。孩子知道自备行装、制定行程;要拿酒店信息卡片以备不时之需;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需要向哪些机构寻求帮助,让她越来越自立。

婴儿车碾在故宫的青石路上,每一个门槛都有好心人帮忙抬车子,让她知道了陌生人的善意和感恩;泸沽湖畔的篝火晚会上,摩梭族小姐姐拉着她的手跳舞,让她了解了民俗风情并尊重别人的信仰;土家楼里的小住,让她知道了建筑风格的不同;浙江美术馆里,黄宾虹作品前的驻足凝眸,让她了解国画的虚与实、神与形。还有泼水节上的庆祝活动和脸上被涂上的白泥;迪士尼里高飞抱着她转圈圈……

这些对于孩子来说,亲自用眼睛看、亲自用耳朵听,所留下的印象,是最真实和最生动的。

而孩子在开阔了眼界、壮大了胸怀后,面对困难时更乐于思考、面对生活时更豁达、面对朋友时更宽容、面对挑战时更有毅力、面对未来想要的生活更目标明晰……

孩子的人生广度,就在这样的行路中,被渐渐扩大。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ushipp.com/bzaj/10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